摊子铺开了,主要人员也选定了,现在就剩最后一个任务了:分地。
“…河南清丈田亩,已经初见成效。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尤其是那些以前失去田地的百姓,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些百姓甚至五更不到便就已经到自家田地里干活了…河南各地的农具、耕牛骡马等一时间竟供不应求,有的商人甚至跑到临近几个省收购农具耕牛贩卖到河南…”乾清宫内,陈循正向朱祁镇介绍着河南分地后的成效。
朱祁镇听到这些很是高兴,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沉思一会道:“老百姓经常说,手中有田,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之前朝堂上很多大臣还反对清丈田亩,如今分田到户,百姓们不仅为自己种地积极性高涨,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发展…好,非常好,陈爱卿,你功不可没啊。”
陈循一听,赶紧跪下郑重行礼道:“臣不敢居功,陛下心系百姓,实行包产到户,让百姓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若论功劳,陛下当为首功。”
陈循还真不是故意拍皇帝的龙屁,当初河南分地,他还有些担心,皇帝行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之改革,打破地主豪绅控制田地的举措会不会造成动乱,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多余了。
百姓们有了自己的土地,不仅种田积极性高了,而且对官府的信任也高了,以前朝廷纳税征粮都要强拉硬拽,甚至威逼利诱,弄的天怒人怨,现在百姓们不仅主动缴纳粮税,还将自己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售卖,当地粮价甚至和洪武朝的平均粮价差不多了。
朱祁镇摆摆手道:“朕只是提了想法,具体干活的是你们。”
一旁的南直隶总督陈暄道:“陛下,那南直隶是否也完全按照河南之法进行分地?”
“可以,但是南直隶情况毕竟不同于河南,这里手工业比较发达,朕听说有些百姓觉得种粮收益少,不惜将自家田地种上了桑树养蚕?”朱祁镇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黄福。
“陛下所言非虚,尤其是苏杭等地,这几年当地改粮为桑确实有很多,臣前几日翻过黄册,松江、苏州、杭州等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已经改粮为桑了。”黄福道。
朱祁镇听罢脸上的笑容没了,转而语气有些严厉:“此风断不可涨,良田都改成种桑养蚕了,一旦发生天灾,当地颗粒无收,当地官府拿什么来赈灾?若在碰上奸商囤积居奇,趁机哄抬粮价,百姓们还活不活了?”
“陛下,江南丝织业发达,百姓们也比较富裕,若真有天灾,其实也不必担忧,当地粮食储备还算充裕,再说可直接从苏北等地调粮…”
“糊涂!”黄福话没说完,便被皇帝一口打断。
“你也是为官多年的人了,亏你想的出来,一旦大灾,当地粮食你想没想过能撑几天?当地官府逐级上报需要几天?等朝廷的批复下来又要几天?你敢保证当地粮食够用?如果遇到洪灾冲毁了粮仓呢?这些情况你想过没有?”朱祁镇越说越生气,不过他并不是特意针对黄福,这些人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思维里,改变起来很难。
“传旨,这次南直隶分田,各地统一执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同时限定各地桑田、果园的田亩数不得超过总亩数的五分之一,已经种上桑树果树的,必须清除,还有,应天府附近的皇庄拿出一半的地来,发卖给百姓。皇家受天地万民供养,要那么多皇庄干什么。”
“臣等遵旨!”皇帝卖自家田地,自然没人答对,几人还对皇帝此举歌功颂德了一番。
“皇爷,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兼右都御史王崇古大人,松江府知府赵豫赵大人已到殿外等候!”门口的侯宝进来禀报道。
陈循一听王崇古这厮来了,眼前一亮,暗道皇帝这个时候让王崇古赶来南京,恐怕又要让这厮背锅了,这几天他和陈暄正为那些该杀的地主士绅犯愁呢。
“让他们进来!”朱祁镇回到御案前坐好道。
不多时,二人走进殿内,行礼后等着皇帝问话。
“王爱卿一年不见,苍老了不少,你在河南辛苦了。”朱
第45章 龙江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