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没精力生孩子,贾珠还要占一部分责任,毕竟训练了一年,训练量巨大,就算是牛,也没有额外的精力。
其实也还好,他们仨只有半天时间用于训练,其他时间都在读书,远没有贾珠当初和亲兵们一起训练辛苦。
不过他们毕竟是娇生惯养的贵公子,吃苦的能力肯定比不上农家子。
而且他们也没有系统,没有贾珠恐怖的恢复速度,更没有贾珠肉眼可见的进步速度。
如果不是贾珠强制要求,他们肯定坚持不下来。
以前他们仨都是戌时末才能回家,贾珠给他们提前了一个时辰。
反正下午都是看书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
对于别人而言,寒窗苦读只是为了得到入场券,但是他们并不需要这个入场券。
真正有用的知识和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还得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东西,学到了就忘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但是通过科举而入仕的官员,在做官之前,对他们所学的那一套,还是深信不疑的。
至于后来,大部分都和梅异志一样,价值观崩溃,走向世俗。
归根究底就是因为这一套理论是假的,它培养不出心怀天下的圣人,他只能培养道貌岸然的人。
穿着是冠冕堂皇,满嘴是仁义道德,但内心里全是蝇营狗苟。
官员们全是这种人,怎么能把大乾治理好?
人性一点都不可靠,只能够相信制度。
如果是能轻易改变的制度,那有和没有也没啥区别。
原着中,宝钗劝黛玉不要读闲书的时候说过,“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宝钗的话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并不是书误了他们,而是这些书本身就不是好书。
书本里教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
但是写书的人自己就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凭什么他编出来的东西能让大家信服?
这些只能算是正确的废话,没有实践意义。
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脱离书本的读书人进入俗世,找不到正确的道路;经过世俗的敲打,也磨平了棱角,脑子里只剩下黑的(权钱)和黄的(酒色)。
言归正传。
说回鸳鸯的事情,有贾母插手,鸳鸯自然逃出了贾赦的魔爪。
纳不纳妾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闹这么一出。
王熙凤还是听了贾珠的话,决定为贾琏纳一个妾。
作为一个女子,她所能依靠的不过是长辈的宠爱,以及丈夫的关怀。
如果将这些人都得罪了,她在贾府也不会有好结果。
《礼记》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王熙凤多少都沾一点。
不顺父母,反正贾赦和邢夫人对王熙凤并不满意,王熙凤也和他们不亲近,主要依靠王夫人。
没有生育儿子,就不能为大房传宗接代,这也是贾赦最担心的问题。
贾琏无妾就是妒;身体不好就是疾;凤姐的多言不必多说,而且大多是不敬不法之言;管理贾家一大家子,总会贪墨一些钱财,即为盗窃。
淫倒是不至于,但是绯闻总是有的,比如毒设相思局,府里知道的人就不少。
淫不一定是真淫,别人觉得你是,你
第41章 王熙凤为贾琏纳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