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海上,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红桥”号孤独地航行着。
“红桥”号是一艘有故事的船。事情发生在几年前,当时另一家老牌的东印度公司(全称“伦敦商人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12月31日,下文均称之为“老东印度公司”)在泰晤士河扣押了打算前往印度贸易的“红桥”号,随后引爆了英格兰国内对老东印度公司非常眼红的商人们的愤怒,他们认为老东印度公司无权扣押“红桥”号。
国会为此举行了辩论,结果是“任何英国公民都有权与东印度群岛进行贸易”。由于国会的权利高于王室,因此老东印度公司手头的那张王家特许状自然也就作废了,他们不再具备垄断东印度贸易的权利。
不过,国会的辩论结果其实也是一个笑话。前面还宣布任何人都有权进行贸易呢,但其实这只是为了扳倒老东印度公司垄断权的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而已,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的。国会后来通过了一个法案,即在1698年认购了特定政府公债(总额200万镑,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买的)的商人们,将有资格组建新的东印度公司。
新的东印度公司名叫“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在去年(1698年)成立,并在年底之前派出船只组织了第一次贸易航行。有意思的是,新的东印度公司有大约六分之一的股权是由老东印度公司掌握的,因为他们投资了31.5万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资本家之间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的关系,一切都是钱在作怪。
“红桥”号是在圣诞节前离开泰晤士河的,船舱内除装载了大量商品外,还有50名被雇佣的英国退役陆军官兵。他们现在已是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任务是协助公司的商务代表前往印度建立商站,并伺机扩大影响力。
毫无疑问,两家东印度公司虽然关系不清不楚,有很多股东根本是同一人,但说到底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老东印度公司现有的商站、代理人、贸易渠道自然不可能交给新的公司,新公司无奈,只能从头建立起自己的那一份。这不,“红桥”号所载的50名军人就是前往孟加拉建立新据点的。这个据点将以采购硝石、胡椒、椰子、宝石、香水为主要经营任务,同时想办法控制当地的军阀,为新公司所用。
“红桥”号经过几个月的航行后,曾经在青岛港靠过一次岸,出售了相当数量的威尔士白煤。这种煤炭东岸海军非常喜欢,每年都大量采购,为此东岸本国煤炭生产商曾经讽刺过海军“太娇贵”不过在闹煤荒的现在,东岸煤矿的日子惬意得很,他们并不愁煤炭卖不出去什么都要用最顶级的。
英国人卖完煤炭及部分其他商品后,船舱基本已经空了。随后,他们又在东岸人这里采买了大量优质刀剑、铠甲、火枪、大炮,打算运到印度去贩卖。这些武器,比英格兰本土生产的便宜,质量还好,规格还统一(基本上零件都可以互换),作为一家私人贸易公司,真的没有理由不买东岸货。
似乎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东岸人才对英国人在印度的活动异常宽容,甚少表现出敌意。这一个是因为他们在当地的实力有限,印度又太大,不可能垄断所有贸易。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英国人从东岸这边采买大量商品至少武器和金属类制品大头是在东岸采购贩卖到印度,充当了东岸商品事实上的代理商。对于那些实业企业来说,几乎没有太多区别,谁买不是买啊?英国人自愿充当代理商,冲锋陷阵销售商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唯一可能有点微词的,大概就是一些东岸贸易商人了,但他们的声音不够大,影响力也不够强,暂时还改变不了局面。
“红桥”号在海上航行了两天后,缓缓开进了桅樯如林的开普敦自由港。老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有商站,新东印度公司之前也已经派人(从老公司挖了几个墙角)在开普敦重金购地,建起了一个办事处。办事处的负责人是老东印度公司职员杰克查尔德,该学术家族年青一代的佼佼者。
“道格拉斯船长,经历了几个月的惊涛骇浪,您还是如此荣光焕发。”穿着一身东式服装,手里摇着把折扇的查尔德笑着说道。
“经历了几年的东岸学习、生活,您已经成功地变成一个东岸人了。”道格拉斯船长随意地坐在一张椅子上,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道。
第十二章 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