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番君圣臣贤的客套,杨怀三人告辞离去,法正却顿住脚步,欲言又止。
见状,何思安开口道:“孝直有何事但说无妨!”
“正见主公每每提起李恢、士燮二人时总是无意中皱眉,莫不是主公担心其二人的身份?”法正试探问道。
“孝直也不是外人,正是如此,孤之所以可以在益州、凉州如此顺利的设立慈幼司、学堂、演武堂,实施军屯等,最大原因便是无氏族之掣肘。但随着甄氏的到来以及南中爨氏、交州志燮等相继出现,孤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处理!”何思安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如实相告。
“恕臣直言…主公是否多虑了?”
看着法正的表情,何思安心头一动,开口询问:“依孝直所言,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法正拱手,恭敬答道:“主公所虑者,无非便是土地兼并,尾大不掉等因素,甄氏一族初临我益州,毫无根基,定然以主公马首是瞻,而爨氏久居南方边荒之地,不但要提防南蛮人的劫掠,更是要应对猛兽毒虫等自然灾害,自然会抱团取暖。
然,不同于我益州土地肥沃,南方多瘴气,故当地人并不看重土地,更多的是去林中狩猎以及摘取果蔬等北上换取粮食。
至于交州士家,主公更是无需在意,且不提往来不便,单说当地本就人丁不旺,而且当地人还多以捕鱼为生,大部分土地都是闲置状态,根本没有大族耗时耗力去兼并土地。此外,正还想向主公求一人。”
未等听完法正所言,何思安骤然起身,困扰其多年的心病仿佛一下子消弭于无形,整个人豁然开朗!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何思安始终陷入一个误区,那便是古代土地兼并的问题,以过来人的视角看待问题,王朝的灭亡几乎都是土地兼并引起的,如此一来,氏族的存在便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何思安头上,让其喘不过气来。
而何思安却忽略了如今距离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距离并不算太久,抛去久远的夏商周以及二世而亡的秦朝,大汉可谓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王朝,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走向氏族的对立面,正如法正所言,南中,交州等地便根本不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
说白了古代中国王朝最大的特点便是农耕文明,一旦统一后,自己完全可以大力发展工业,畜牧业等,以自己的见闻,配合上举国之力造出铁轨,蒸汽机,水泥,纺织机等物件并非难事,届时百姓有了更多选择,所谓的土地兼并自然而然便会消弭于无形。
“孝直不愧是三国内政方面数值拉满的存在,得孝直,实乃思安之幸也!”说着,何思安顾不上仪态,直接来到下方,一个熊抱揽住法正,狠狠的拍了拍对方后背。
“咳咳咳!主…主公,何为三国?数值拉满又是何意?”法正嘴角抽搐,毕竟在这个时代被同性这么抱着还是很不雅观的。
“是我失态了,法…啊,那个不要在意这些,孝直方才说什么?要一人?”
何思安暗中擦了擦额头冷汗,自己这一激动说话方式险些回到前世那般。
法正自是看得出此刻何思安的畅快之情,也为何思安那句:‘得孝直,实乃何思安之幸也!’感到欣慰!能看得出,何思安说这话完全是发自肺腑,这让法正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甚至无关于身份…
收回思绪,法正嘴角上扬,毕恭毕敬的说道:“正,想要李恢帮忙处理政务!”
“哦?莫非此人还有过人之处?孝直快快说与思安!”
法正点点头,开口道:“不错,李恢,字德昂,自幼便跟随其姑父爨习,苦读各类书籍!不但习得一手好字,更是精通政务,甚至兵法韬略都有涉及,可谓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若真如孝直所言,那孤必会重用李恢!另外听孝直所言,爨习此人也颇有才华?”何思安颇感兴趣的问道。
“当然,主公初临益州,对于这边情况可能还不甚了解,爨习乃书法大家,算得上我益州书法第一人!此外主公应还不知晓,士燮老先生是从刘陶刘大家,其对《左氏春秋》的理解在我大汉绝对首屈一指,所著的春秋经注连蔡邕等大家看了都叹为观止!”
‘书法…春秋经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09 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