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富有镜头表现感的雷暴场景开局,拉开反腐大幕。
此后的情节故事,也是悬念丛生,环环相扣,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后的结局。
这种写作手法,更类似于剧本的写作,更容易让人得到“爽”感。
这种感官的快感,却会削弱的张力与内涵,很少会让人会在文笔与叙述的技巧上沉思。
这一点,阎真的《沧浪之水》做的更好。
不仅仅是一部官场,更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一部巅峰力作。这部作品通过人物的人生经历,将时运转移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将权力与金钱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挤压与价值毁灭,均深刻地一一道破。
并没有停留在官场情节的表象,而是触及人的灵魂,通过政治仕途的变化,来描绘主角池大为这个知识分子在精神世界里妥协、适应与蜕变的全过程。
阎真的文笔娓娓道来,叙述上行云流水,对人物的刻画,用近乎白描和不动声色的细节陈述,写活了池大为与马垂章两个人物。
相对于《人民的名义》,从人物的设定上也借鉴了戏剧的冲突与集中。
中的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交叉关系,正面人物侯亮平与反面人物高育良、祁同伟更是师生关系、同门关系,双方的较量更是浓缩了感情、权力与阴谋的多重元素,这样的情节搬到荧屏上,自然而然会拥有戏剧性的冲突。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物的复杂性刻画上,失之于脸谱化。
特别是主角侯平亮,更多地像是一个秉承天命而来,从石头里横空出世的孙悟空,他无所畏惧,坚定反腐,哪怕身陷对手制造的莫须有陷阱,他也总有三根毫毛护体,成功逆转命运。
如果不是主角光环加持,估计要被剧中的一帮大佬们,吃的连渣都不剩。
这也是这部和电视剧最大的诟病之一。
改吧
少点所谓戏剧冲突性,多写点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的批判。
归,将来剧本归剧本。
1993年的冬天,方明华就这么度过。
外面,文坛延伸到文艺界都围绕“人文精神大讨论”吵翻了天,但方明华在温暖的家里写着一个有些残酷的故事。
时间到了十二月下旬,这天下午,方明华正在书房里码字,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上楼声,紧接着书房门被推开,女儿蕊蕊背着书包跑了进来。
“爸爸,爸爸,我小姨回来啦。”
“你小姨?从美国回来了?”方明华听了略感惊讶。
“是呀,今天放学她去接我们了,现在在楼下呢。”
“哦,那下去吧。”方明华关掉电脑,拉着女儿的手下了楼,就看到李丽正看着儿子乐乐画画。
小家伙很显摆的把以前画的奥特曼递给李丽看,获得了小姨的称赞。
李丽穿着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紧身牛仔裤,已经换上家里给客人准备的大棉拖。
方明华发现,李丽在美国呆了好几年,容颜似乎没发生什么变化。
这结婚和没结婚都一样啊。
哦.对她来说,似乎就一样。
李丽看到方明华拉着小姑娘的手下来,甜甜叫了声:“姐夫。”
“丽丽,放寒假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方明华招呼道。
“昨天。今天没事我就过来,我表姐呢?”
“还没下班,不过也快了。”方明华回答道:“一会一起吃饭。”
两人坐在沙发上,闲聊起来。
“姐夫,你最近在写啥?”
“再写一篇官场反腐。”方明华把内容简单说了一遍。
“哇,怎么听起来像英国作家迈克尔·道布斯写的《纸牌屋》?”李丽感到很惊讶。
“别乱说哦,两码事。”方明华笑道。
《纸牌屋》两次改编成电视剧,1990年英国BBC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后广受好评,被评为英国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剧之一。
“我要看看。”李丽好奇心起来了。
“行,不过别急,你姐马上就回来
645小说归小说,将来剧本归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