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出发

    唐植桐之所以说发电报,一方面是因为老夫老妻,没恋爱时那么急迫,二来是因为电报性价比非常高。

    普通电报一个字只需要三分钱(第54章“一字六分钱”为错误,已更正),五个字起算,加上译电费才一毛柒分伍。

    还有一种叫书信电报,又叫“减价电报”,只按普通电报的半价收费,但这种电报的起算字数是22个字,所以选择这种电报的并不多。

    以上两种电报都是在交发24小时内送达,比打长途省时、省力、省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加急电报,普通电报还在排队发送呢,加急电报已经发出去了,而且目的地的电报局收到这种电报后也是优先投送,一般当天就能送到。

    第二天一早,唐植桐将东西绑上自行车,出了大门就将小米收进了空间,其他东西都是要在同行的押运同事前过明面的,就这么驮着去上班。

    虽然开往安东的列车下午才发车,但上午还得算人员工资,不去不行。

    由于邮电局属于服务性质的单位,上班时间要早一些,路过邮电局的时候,唐植桐进去给大伯发了一封加急电报,告诉了大伯自己的抵达时间。

    并不是每个支局都有电报业务,有电报业务的支局叫“邮电局”,没有电报业务的叫“邮政局”,呼家楼支局就没有电报业务,所以只是邮政局。

    邮电局有专门人员负责电报的发送、译文,也叫“电报员”,电报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字功底,以尽量少的字数将顾客想说的信息准确表达出来,非常贴近“信达雅”。

    “明正午抵安”,唐植桐的电报很简短,正好五个字,三毛钱。

    从四九城开往安东,1200余公里,大概要走20个小时,下午四点发车,到安东大概次日12点。

    时间只能说大概准确,距离越长,不离谱的误差越大,前文提到过,单向道嘛,要考虑到会车、加列,没办法完全避免。


    按道理来讲,算工资得1号根据上个月的考勤进行,但唐植桐1号不一定能回的来,只能根据现有的考勤,后面全部算全勤来算。

    唐植桐贴心的用铅笔在工资表中标出每个人缺一个勤多少钱,这样1号可以根据这一版进行扣除,一道简单的数学减法问题。

    押运科工资累加是用笔来算的,唐植桐觉得自己该重新捡起珠算了。

    现代珠算的雏形,大概在唐朝中期出现,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农业社会时的计算器。

    当下想当个账房或者会计都得过珠算这一关,一只手翻账本,另一只手在算盘上飞舞,但凡目光从账本移到算盘上,就算不过关。

    珠算有多重要呢,众所众知的596工程马上就要开始,算盘在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圆哥,我根据考勤将这个月的工资算好了,后面几天如果有同事缺勤,在后面减掉就行。”唐植桐将工资单交给方圆。

    “放这吧。这是经费,你点点。”方圆没有看工资单,从抽屉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唐植桐。唐植桐接过信封,抽出来清点,都是十元面,一共20张:“200块,正好。”

    “把钱收好,咱先去吃饭。”方圆看看表,到饭点了,拿上自己的饭盒,约道。

    “成,您尝尝我妈烙的饼。”唐植桐从收拾好的包里拽出一张大饼,直径得有40公分,足够俩人吃一顿,又拿上了饭盒,最后拿上筷子和搪瓷水杯。

    “嚯,好家伙,有年头没吃这个了,今儿就沾沾你的光,尝尝。”方圆没矫情,痛快答应下来。

    由于唐植桐饭盒里装着炒咸菜,所以菜是方圆买的。

    为了能保存时间长一点,张桂芳烙的饼水分少,硬度大,非常练牙,唐植桐撕碎了放搪瓷水杯里,然后浇上两勺免费汤,泡着吃的。

    “这饼够劲,快赶上锅盔了。”方圆没嫌硬,吃的香甜,四九城几乎所有人的定量都是搭配着来的,能买面粉的细粮票只占其中一小半,剩下的全是粗粮票,买玉米面或者积米。所谓积米其实是库存的旧米,味道非常一般。

    方圆也不例外,家里有老有小有孕妇,细粮得紧着她们吃,他在家都是吃粗粮,最多



185出发  
工具超人推荐:  
随机推荐:  诡异降临:开局拥有万亿冥币  烈火南明二十年  父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我本边军一小卒  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60搜"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