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第二十八届国际数学大会正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
酒店的房间中,徐川着西装站在卫生间的镜子面前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
房间外,门铃‘叮冬’‘叮冬’的响起,像是在催促着里面的人。
走过去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自己的四名学生。
“教授,您准备好了吗?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年龄较小的学生沙希·佩雷斯站在门口兴奋的问道。
徐川看了眼都朝他投来期待目光的几名学生,笑道:“走吧。”
“教授,你这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数学大会吗?”电梯中,性格活泼的沙希好奇的看着沉稳的徐川问道。
“当然是第一次,怎么了?”徐川扭头问道。
“可你看起来一点都不激动的样子,而且今天可是菲尔兹奖颁发的日子,难道你不期待吗?”
徐川笑了笑,道:“激动和期待是肯定的,但在心里就足够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个中年人或者老头子。”沙希·佩雷斯滴咕了一句。
一旁,阿米莉亚耸了耸肩开口道:“如果你也能像教授一样证明一个七大千禧年难题,也许就能体会到教授的心境了。”
顿了顿,她又接着补了一句:“不过你这辈子永远没可能了,毕竟你已经二十四岁,而教授是二十岁的时候证明的霍奇猜想。”
闻言,沙希顿时就不说话了,这太打击人了。
一旁的谷炳和罗杰·迪恩也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阿米莉亚这样一波aoe伤害,真是致命。
徐川笑了笑,没有说话,带着几名学生朝着会场走去。
20岁就证明一个千禧年难题,如果没有上辈子的知识,他也不可能做到。
或者换种说法,如今这个世界上大概没人能做到。
哪怕牛顿或者高斯出生在这个时代,也不一定能做到。
当然,他没说肯定没法做到,只能说很难很难,几乎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数学,早就不是十几世纪时期的数学了。
庞大数学知识和繁多的数学分支,让如今的数学家很难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出伟大的成果。
20岁,甚至都不够一个人将证明一道千禧年难题所需要的知识全都学完的。
庞加来之所以被数学界称为‘史上最后一位数学全才’,原因也在于这里。
他所在的二十世纪初,那时候的数学就已经庞大至极了,想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再到深入研究,就已经很难很难了。
而到了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数学再经历百年的时间,分支已经庞大到常人很难想象了。
其他的不说,光是几何学就有十几种大分支。
他的祖师爷教皇格罗滕迪克老先生所研究的代数几何,也不过是平面解析几何与三维空间解析几何的推广罢了。
在当今能对所有数学领域都有所了解的人,比野生大熊猫稀少多了。
纵观如今的整个数学界,能有这种美誉的,也就陶哲轩一个了。
数学家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种问题如果不定出明确的标准,讨论起来都是扯dan。
如果把标准定成“对当时(几乎)所有数学分支都精通,并且对它们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可能最后一个人就是庞加来,或者希尔伯特。
如果把标准定成“不仅对当时(几乎)所有数学分支都精通,还在(几乎)每个分支上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那毫无疑问希尔伯特和庞加来都不够格。
最后一个这样“全面开拓整个数学的疆域”的存在是欧拉和高斯。
当然,“全面性”或“综合性”并不是对于“评价一个数学家”这件事的恰当打开方式;因为在数学上显然不是每件事都具有着相同的重要性。
评价一个数学家,一个公道的标准是看他做了多少“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光看他做了多少事情。
黎曼无论就工作的数
第二百一十章:大会开幕(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