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坐着。”
杨桂芳把小凳子放在她身后。
“谢谢杨婶。”笑着道谢。
“你这孩子,客气啥。”
兰若坐下后,看着桌子上长长的红线,好奇地问道:“杨婶,这是什么?”
“哦,这个呀,打络子用的,你没见过?”
一般姑娘家都认识,家家户户有姑娘的,都会去镇上拿点回家,打络子赚点钱。
兰若心里一咯噔,听到她说打络子才反应过来。
“见过,就是没见过那么长的。”
“害,我打络子快,老板娘就拿了一整捆给我,让我定期去交货就行。”
杨桂芳扯出一节红绳,手比好尺寸后,用剪刀剪断。
“我和老板娘是老熟人了,她也相信我,不怕我会偷偷留一些出来,所以就把整捆给我了。”
“你们去拿得都是老板娘剪好的,没见过那么长的,倒也不奇怪。”
兰若点了点头,搬着小板凳靠近了一些。
“哎对了,修远呢?又在家抄书呢。”
“嗯,家里没别的什么事。”
杨桂芳笑道:“你才嫁过来半个月,修远这孩子是个老实的,日后多了解了,你就知道了。”
原来原主嫁过来才半个月啊,她以为快有半年了。
兰若认真地看她打络子,想学学,回头她也能拿些回来做。
“杨婶,除了打络子和绣荷包,还有什么能拿回来做的,我很少出门,绣坊去的少,知道的不多。”
她在赌,赌她不会特意去打听。
原主的村子离这里很远,谁会闲到去打听她以前的事。
杨桂芳倒也没在意,想了一下:“绣坊也就这些能拿回来做,老板娘要看刺绣样品,好的才会要你,打络子也是。”
“对了,我听说有些绣坊会要一些衣服样式,有次去绣坊听到的,不过他们有专门的画师,我们这些老百姓是甭想了。”
衣服样式?
兰若眼珠子转了一下,她就是学服装设计的,参考前世的各种服饰,没准能卖出去一些。
“杨婶,我小时候打过一些络子,后来渐渐忘了,我能跟你学学吗。”
“成啊,简单的很。”杨桂芳拿了红线递给她,“你等我打完手里的,一会从头教你。”
“哎。”兰若开心地点头。
打络子确实很简单,看两遍就能学会了。
“杨婶,我来宋家村一直没出过门,对村里不是很了解,您能跟我说说吗。”
宋修远那里肯定问不出什么来,女人和女人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尤其是村里的各种八卦。
杨桂芳和她说了很多村里的事,大多数都是好相处的,有几个人爱占小便宜,但也不是太过分,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是一个村里的,太计较闹僵了,以后村里相见怪难看的。
总的来说,村里人都不错,谁家有事大家会一起帮忙,一致对外。
兰若一边听着她家村里的事,一边打着络子,手很麻利,速度很快。
杨桂芳看着旁边打好的二十几个络子,惊叹道:“还是年轻好,手快,你看看我,才做出十几个。”
“婶子说得哪里话,您还年轻着呢。”
“打趣婶子是不。”
“不敢,我说得是实话。”
杨桂芳摇头失笑:“今天亏了你帮忙,做了那么多,中午在我家吃饭。”
“不了不了。”兰若把手中的络子打好,放在桌面上,回头看了一眼屋外。
“杨婶,我回家去了,修远还在家等着我呢。”
“把他叫来,一起在我家吃。”
“不不不,我回家自己做,您别送了,我走了啊。”
说完,兰若摆摆手,小跑着出门。
“那你慢点,有空再来。”
“哎。”远远应了一声,兰若回到家。
走进院子走,发现卧室的窗户被支起,宋修远正坐在桌边,坐姿笔直,认真地抄写
五,打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