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种公函换地证?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甚至还可以绕过《联合公约》中的50公顷土地面积限制了!”陈天福立刻明白了过来。
乙种公函换地证,是香港的一样特殊独特产物,全球几乎就此一份,其本意是在60年代,香港发生暴雨与干旱,导致洪水泛滥,又偏偏香港的土地存不住水,于是港府决定下大决心整理水渠,修建人工湖之类的储水设施。
可60年代的香港经济,是远比不上现在的,能拿出资金来从事这些基础建设就很不错了,根本就没能力搞拆迁,于是就衍生出了《乙种公函换地证》,每一份换地证上都标注了面积,有了这个,在未来,就可以向港府申请获得同样大小的地皮,且拥有一定的优先权。
不过必须在新界,不然拿去中环,那还不得乱套?甚至新界一繁华商业路段也别想,基本上不可能,港府可没那么傻。
可即使如此,其价值也是非常高的,60年代的新界,那就是等于贫民区,可80年代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买不起繁华地区的中产阶级,也都想去郊区买一套房子。
“对,不过能看到这一点的也不光是我们,据我所知,李兆基在很早之前,就大规模囤积换地证,现在他手中的数量估计是很惊人的,其他几人应该也差不了多少。”陈志文又说道:“未来,估计大家都会往这里面挤了。”
但凡对香港地产市场未来有信心的,只要有点脑子就知道这玩意的价值,不要说地产大亨,就是很多小投资者也可能明白。
只不过,香港未来的机会太多,任何财团也不可能在多个方向下手,如陈家就是优先选择直接吞并几个英资大地产公司,或者一些优质位置的物业及地皮,包括陈天福在这两年也是如此,只不过被陈志文的光环给压住了。
李嘉成财团则是选择直接购买大量土地,其他几家也是各自有着自己的方向,甚至达成了默契,互不干扰,因为没必要发生冲突,没有好处。
可一旦港府被限制住了土地批发量,那竞争可就激烈了,换地证,本质是港府未来的土地出让,类似于期货了。
“那你这边如果有更好的,就不必参与了,我恒义就重点来玩玩这个。”陈天福哈哈笑道。
都是陈家的资产,也的确没必要产生竞争,那还不如让陈志文旗下的几家地产公司专心做实际的地产投资,他来负责换地证,反正这两年来,恒义也凭借本身就雄厚的资金加上儿子的适当帮助,也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物业地皮,单独拎出来,在香港也绝对能算得上前五了。
“好,那我们以后就这么分工。”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他更看好的还是能够长期稳定收租的优质写字楼,香港这边未来的租金绝对是全球第一,且收租的对象也是各个大公司,就算宰他们,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再一个,内地一些大城市,现在去投资,收益也不会低于香港太多,自己的资金量,一个香港是承受不住了,连原先历史上的李嘉成都谋图走出去,也是一个道理。
而且时间线非常好,在整个80年代,自己可以重投资香港轻投资内地,因为此时香港的房价还处于低位,至少相对90年代是如此,内地那边则是有很多限制,除了酒店以及一些特殊建筑,外资是没什么机会的,目前他也已经安排置地去内地调研了。
等到90年代,那就反过来,香港地价到达很高的位置,再投资已经不是很划算了,除非类似于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地标建筑,而内地也放开了外资的很多限制,同时自己在日本地产市场的利润也会回归,时间点非常完美,如浦东大开发,也会是在那个时候。
“现在很多人也还处于观望状态,倒是我出手的最佳时机。”陈天福点点头说道:“不过你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准备做父亲,这才是我们陈家的第一大事,钱这东西,想赚的方法多了去了,不急这一会,可我们陈家未来,总是要有继承人的,这才是
552 地产投资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