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过了二个月,曹文焕请示宁承芳,要求将自己的把总营扎在杀胡堡南门外,他不想住在城里了,他决定在城外划出几大块荒地,来年开春组织部下垦荒种田。
曹文焕觉得大同镇缺粮少饷,朝廷有时候一欠就是几个月,边卒生活很艰苦,这样下去,士卒的士气就会越来越消沉,恐怕连上战场的心思都没有了。
而且,曹文焕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根据历史,宣大总督梁廷栋和兵部督师尚书张凤翼这二位,马上就要畏罪“自杀”了,宣大下一任的总督人选,也就落到了总理东南五省剿寇军务的卢象升身上。
这位卢总督可是明末难得的英雄,虽然是两榜进士出身,却使了一手绝好的大刀功夫,每战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曾经被流贼一箭射中额头,仍然负创击贼,亲手格杀数十名贼寇,威慑敌胆,流寇们都称他为“卢阎王”,见到他的旗号,能退走的就都退走了。
曹文焕记得卢象升做总督之后,因为宣大的粮饷欠缺,所以组织宣大各镇进行屯垦,走的是自力更生的道路。后来不仅供应足了士卒的军粮,还储存下来很多余粮,崇祯皇帝亲自下诏嘉奖了他,号召各地都学习宣大。
即然知道历史肯定会沿着这条轨迹发展,曹文焕也就当仁不让,提前让士兵做好屯垦的准备。
宁承芳当然不知道曹文焕的用意,但是即然曹文焕主动要求扎营在杀胡堡外,他也就同意了。
大同边镇,明末时期,一直饱受掳掠,所以人口减少,土地荒芜,许多地主富户都向内地迁移,留下了大量的无主荒田。
曹文焕很容易的就找到一些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组织士卒拔草,收拾。
他懂得做为将官首先要体恤士卒,和士卒同甘共苦,以忠义对待他们,士卒才会感恩戴德的去效死力,所以这些杂活,曹文焕一般都和士卒们一起做。
曹文焕还坚持不吃独食,和士卒们一起进餐,士卒吃什么他吃什么,士卒们睡觉了他也要坚持巡营,给士卒盖盖被什么的,有时候部下的士卒生病了,他还要亲自去嘘寒问暖,这些都是他从现代的电视剧中学到的,其实目的也只有一个,拉拢士卒的心。
他记得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他也知道做为将官,对待士卒也不能太放纵,不然就会失去威严,容易让士卒轻视。还好,士卒都对他言听计从。因为大家都对这个少把总有一种个人崇拜,他们很想知道,一个在满虏营中取下上将首级而毫发无伤的人,在心理上会是怎样一种高高在上。
满清兵,那一直是关内军队的恶梦。
四个多月后,曹文焕的头发已经长起来了,那一段,每当出去和士卒在一起,他都戴着头盔,防止别人看到他头上丑陋的猪尾巴。
这时候他终于能像个正经明朝人那样,在头上挽了个小髻了。
朝廷的邸报传遍了九边,果然,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没有多久,总督府就下来呈文,要求宣镇和大同镇各城各堡,准备来年开春组织军屯。也就是说,要一边练兵,一边军屯。
曹文焕在杀胡堡做了四个月把总,这四个月,他学到了很多有关明朝军中旗鼓、号令、军制、纪律等方面的东西,他觉得这些东西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用处。
远在大同的王朴,似乎把他这个功臣忘记了,只有兵部实授曹文焕为把总官的文书移送到了杀胡堡的守备大人桌案上……
……
崇祯九年十二月冬天。
大同右路杀胡堡守备宁承芳,交给了标下把总曹文焕一个任务,大同府最近连年遭灾,百姓贫困,周边的土寇多如牛毛,前些日子,从大同押往杀胡堡的几车军粮被大胆的土贼劫了,大同镇帅王朴大怒,急命杀胡堡守备宁承芳迅速派人把军粮夺回来。
听了宁承芳的吩咐,曹文焕就一抱拳,道:“好,这件事交给卑职去办吧!办不好这个差事,卑职提头来见。”
第二十二章屯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