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收藏涨得出乎我意料,每天十几个,到了99个,虽然分类成绩依然垫底,可我依然高兴坏了。
但是推荐票一个不动,看着凄凄惨惨,我只能厚颜无耻地求一次,不知道效果如何呢?
另外,昨天和责编交流,改了书名,从《香江人物志》改成了《美梦香江》,希望这个美梦永远不要醒来。
==
原版的《十月围城》,据片方宣称,投资高达2300万美金,将近1.5亿RMB,其中,导演花费4300万RMB、1年时间在沪上松江影视基地,按照1:1的比例建造、还原了一座大小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1905年香江面貌的古城。
对此,邱达强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好在现在的香江,老城街还有不少,外景的选择很容易,不用花这番功夫。
而且电影背景与《精武门》差不了太多,演员们很容易入戏。
当然在要求上,肯定比《精武门》严格太多,表情、动作都必须到位,不然徐小明不介意无数次重拍。
《十月围城》的主线和那些大片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召集一批能人异士来大战一场。
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融入到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全片极尽煽情,不时吟颂起中山先生的话语,诠释着何为革命。
几个角色也非常有特色,谢廷锋放弃耍帅,塑造了一个一心为主的刀疤眼、半只耳、光脚的车夫;原在少林寺学艺,离开后以卖小臭豆腐为生的高个子;黎名饰演的颓废乞丐,一个曾经的武举人,把那把铁扇子耍的名不虚传……
作为一部群星电影,导演很聪明,在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不需要去做“自我介绍”,观众就能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当然,最让邱达强喜欢的是,这是一部悲剧,最后的结尾更是令人揪心,勇敢担当孙文替身的李重光被阎孝国残忍刺死,陈少白与李玉堂哭的死去活来。
临死之前,阎孝国的那句“学生,已报国恩”,让人对这个愚忠的反派心生几分怜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信仰,非要说他错了吗?如果我们否定封建主义,就等于否定了你的祖宗十八代,让中华民族成了无根之萍。
在所有戏剧里面,悲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能够让电影、让角色成为经典。
原版唯一让某些喷子挑刺的就是春哥扮演的方红,不是这个角色不好,而是春哥实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爱她者爱之切,恨她者恨入骨,不管她演的好不好,某些人已经提前判了她的死刑。
和这种先入为主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原版戏院大战、方红的爹方天被杀的那一段拍的有些乱,有些赶戏,这里,邱达强稍稍调整了一下。
其他的就没做什么改变,邱达强依然花了很大的功夫去逼近那个时代、那个港岛、那时的港民,呈现那时的时代氛围和市井民情,让观众观影时,更易入戏,直面地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
在背景的烘托上,好莱坞是已经形成惯例了的,但是东方电影似乎不太喜欢去做,可能觉得拍一段大街上的风土人情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这部电影的武打设计其实很奇怪,有时候飞刀可杀人、飞竹可杀人,人也可以高来高去,有一股李莲杰版黄飞鸿的武侠遗风,动作很潇洒,天马行空。
但是真正打到一起以后,又回到了甄梓丹擅长的近身格斗,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一点都潇洒不起来了。
邱达强想过去改变,但又怕影响大局,最终只好照搬原版。
前半部差不多都是文戏,由徐小明带着慢工出细活,后半部是现在香江观众喜欢的武戏,埋伏、杀手、乱战、爆炸、血浆、房塌,应有尽有,由邱达强负责监制。
武打戏强调的是动作设计和场面,对演技没有什么太高要求,这些邱达强都了然于心,所以能够当此大任。
【市井武戏第15场】
阎孝国骑马追至,已筋疲力竭的沈重阳用尽最后一口气挡住了阎孝国的马。
大几十号群演散开。
扮演阎孝国的于荣光身骑烈马,冲刺而来。
邱达强的妆画的很惨淡,眼珠子都凸出
第018章 妆丑吓着马儿(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