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璟小字述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
即位前封寿安王。
天禄五年(951年)九月,辽世宗耶律阮被耶律察割等人所杀,时耶律璟随征在军中,诛察割,即帝位,成为大辽第四任皇帝,是为穆宗。
当年改元应历。
公元931年,辽大宗耶律德光长子耶律璟出生。
于会同二年(即939年)三月被封为寿安公。
耶律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
“荒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
他统治期间,契丹贵族夺权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辽穆宗虽然登上了皇位,但宝座并不稳定,和他的父亲一样面临着众多兄弟的争夺。
在皇位继承方面,虽然在西周时期就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秦朝的秦二世胡亥,后来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清朝的在位皇帝自选接班人的制度,都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制度,是自然争夺选择和自主的选择,以免残杀。
[5]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辽穆宗和一般的皇帝一样,对异己力量进行了排斥。
原来和辽世宗关系近的大臣,或者罢官,或者不再重用。
比如耶律颓显,本来对他继承皇位立下了大功,辽穆宗也许诺他给本部大王之位,但因为耶律颓显老是念念不忘辽世宗对他的恩情,所以,穆宗很不高兴,给他大王的许诺也就束之高阁了。
对于敢公开反对他,进行谋叛的人,穆宗也毫不手软地镇压。
除了镇压之外,穆宗还禁止大臣们随便议论朝政。
许多大臣就是因为议论朝政而被贬官、罢官的。
穆宗虽然将这些叛乱都平息了,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最后一次的谋叛他没有能制止,结果在他被杀后,世宗的次子耶律贤便取得了皇位,政权又一次转到了耶律倍的一支,而且一直传到了辽末年。
在公元952年的六月,穆宗即位不足一年,担任政事令的国舅肖眉古得和宣政殿学士李澣商议投奔后周,李澣给在后周做官的哥哥李涛写信,说契丹的君主不好,只知道喝酒游猎,没有大志向,建议后周用兵。
最后事情泄露,肖眉古得被杀,李澣被处以杖刑。
[6]事情刚刚平息,在七月,辽世宗的弟弟耶律娄国又想自立为帝,被穆宗绞杀,同谋耶律敌猎被凌迟处死。
953年的十月,李胡的儿子耶律宛也来争夺皇位,还涉及到了自己的弟弟,连原来世宗的重臣耶律安搏也牵连在内,结果,安搏死于监狱中,其他人被处死,而弟弟和耶律宛却被释放了。
这和他的父亲辽太宗惩罚反叛的兄弟一样,没有像汉族兄弟间的争夺基本都是残杀为结果的。
959年十一月,四弟弟敌烈主谋反叛,被平息后,和上次一样,其他人被杀,敌烈却被释放了。
为了警示众人,穆宗还专门进行大规模的祭祀天地祖先。
960年的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和太保肖阿不等人谋反,最后都被处死。
不久,十月又发生李胡儿子耶律喜隐的叛乱。
穆宗将李胡父子都抓进了监狱。
[8]辽穆宗在位时,南面的政权是后周,这是五代中最有势力的一个王朝,后周的改革使各方面的实力大增。
而周世宗更是五代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而穆宗的内部却很不稳定,反叛不断,他本人也是个喜欢喝酒、打猎、游玩的皇帝,没有大作为。
这样的两国交战,胜负自然明显。
954年的二月,周世宗刚刚即位,北汉的刘崇便想趁机进攻,觉得周世宗在服孝期间必定不会出兵,于是要求辽派兵相助。
穆宗派耶律敌鲁去助刘崇,又让杨衮率领一万铁骑兵和奚等部五万人,出兵一起攻打后周。
周世宗不顾冯道的阻拦,决意亲征。
三月,两军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展开了激战。
杨衮见后周军队军纪严明,提醒刘崇不要轻敌,但刘崇却根本不听,反而出言不逊,杨衮气得领兵闪到一旁观战。
开始时后汉军队占了些便宜,但在周世宗和后周大将赵匡胤的督率下,后周军反败为胜,将后汉军彻底击溃。
后周军队乘胜紧追,几乎将刘崇全歼。
杨衮因为没有参战,领兵返回辽国。
959年四月,周世宗在征发南唐大胜之后,取得了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国力骤增。
他趁穆宗朝辽国势力下降的有利时机,领兵大举北伐,取得了三关的胜利。
三关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和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
周世宗命韩通从沧州经水道进入了辽国境内,结果契丹刺史王洪进投降。
然后,韩通和赵匡胤等将领领兵水陆并进,先后拿下三关,几乎都是接受辽国守将的投降而得,兵不血刃。
周世宗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大的胜利,
第二十一章残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