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管家推着祝中实,又带着孟子涛来到地下室,看了那件青铜禁。
这是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禁,长方形台面,整体不大,长约13厘米左右,宽约7厘米,高24厘米左右。整体除了长方形孔和用以嵌置大件酒器圆足的子口之外,还刻有龙纹,制作相当的精湛。
看到孟子涛痴迷的神色,祝中实微微一笑,接着问道:“不知石博士觉得这件青铜禁怎么样?”
孟子涛一边装模作样观察着青铜禁,嘴上赞叹道:“好,非常好,我之前都没见过几件这么精美的青铜禁。”
祝中实就微笑地看着,等孟子涛看得尽兴了,这才提起那幅画的问题。
孟子涛说:“想让我说也行,咱们先签订协议,我会把我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你。你也别觉得我占你便宜,咱们先前签的只是鉴定真伪,而我即将说的,如果能够证实,那后面代表的财富就不可估计了。”
祝中实笑着说:“博士你不用解释这么多,什么钱买什么样消息,我是知道的。”
说到这,祝中实示意张管家去准备文件。
签订了文件后,他们又来到放置那幅画的密室。
孟子涛看了看那幅画,随即开口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在雒阳铲发明之前,盗墓贼是用什么工具来探墓的?”
雒阳铲的发明是在二十世纪初,但盗墓的历史可有上千年的时间,那在以前的人们是怎么探测墓穴的,使用的又是什么工具呢?是不是比没有雒阳铲之前困难多了?
祝中实和张管家都表示不清楚。
孟子涛回道:“事实上在古代,盗墓者探测墓穴的工具是铁锥。铁锥比洛阳铲的实际作用还要大,只不过是需要盗墓者拥有丰富的盗掘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江北四省》中有这样的说法,“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王士性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铁锥入而嗅之”。
古代人的墓穴挖得都很深,一般不会少于10米,甚至挖到地下水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赢政的秦陵葬得很深。《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其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有学者推测深在500米以上,最保守的也认为深及50米。
这么深的墓穴,用铁锥打下去探查是最便捷的,通过锥体带出泥路土的颜色和气味,盗墓者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地下有无墓葬,是什么朝代的墓葬,葬有多深。确定古墓存在后,在四周多打几个点,就能确定墓的大小,朝向、深浅等资料。
讲到这里,孟子涛拿出手机,从网络上找到一张铁锥的图片,而后指着画卷中,那两个人其中一位的腰间说:“不知道两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像不像图片上上铁锥?”
祝中实仔细辨认了一会:“好像有些像,但万一不是呢?”
孟子涛摊了摊手,表示这就和他无关了,他只是拿出自己的想法,判断对与错,那是祝中实自己的事情。
这一点,祝中实心里虽然有不舒服,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孟子涛能够确认,又何必跟他分享呢?
“除此之外呢,如果只是这一点,我可觉得不值我付出的价钱。”祝中实道。
“如果我能分析出,这上面画的有可能是谁留下的宝藏呢?”孟子涛说。
“只要你能让我大致认可,协议就算你完成了。”祝中实说。
孟子涛点了点头:“我认为这有可能是温韬留下的宝藏。”
“温韬?”祝中实听到答案后,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提起古代最厉害的盗墓大帅,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曹操,他为了盗墓还设置了“摸金校尉”这样专门负责盗墓工作的职位。
但事实上,最厉害的大帅应该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温韬。温韬在坐镇关中时,竟然把唐朝皇帝的陵墓几乎盗了个遍。
这位大佬可不像一般盗墓贼一样,在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摸地去“盗墓”,而是亲自带领大军,于大白天浩浩荡荡地去“开墓”。
按照《新五代史》记载:(
第九百二十四章 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