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合作。由于这个缘故,希特勒才想解决掉但泽问题。出于同样的理由,波兰的贝克先生才不让问题得到解决。他没有想到这可能引起一个致命的破裂。
西欧并没有察觉到波德之间出现了疏远的阴影,反而以为这边很快就要在乌克兰采取联合行动。张伯伦在巴黎忧心忡忡,如果俄国以德国在乌克兰挑起独立运动为由,要求法国给予援助的话,法苏条约是否会生效而付诸实施。
张伯伦显然不想与东欧发生关系,针对德国的一种均势仍然需要。
哈利法克斯在外交部的授意下措词比较含糊,11月1日他在给菲普斯的信中写道:
“在我看来,允许德国在中欧扩张是一件正常而自然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能够抵制德国在西欧扩张势力。否则,我们的整个地位将受到危害……波兰可能只会愈来愈陷入德国的势力范围。苏俄……只要希特勒还话着,就很难成为德国的盟友。因此,只有考虑到希望法国会保护它自己——也保护我们——不要被俄国人牵连到对德战争中去,我才应该不无犹豫地劝告法国政府废除法苏条约,因为未来仍然太难断定!”
这位外长用简单明了的英语来说:俄国应该为英国的利益而斗争,但是英国和法国不应该为俄国的利益而斗争。
然而,没有人去做谋求苏联友谊的事。英国人更为关切的是在中欧摆脱他们已经承担的义务。他们随意向捷克斯洛伐克作出的担保现在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对一个孤弱无能的国家作出保证显然是荒谬的,因为过去在武装充分的时候都没有能对它加以保卫。英国人央求法国让他们不必履行诺言。11月24日,英法两国外长在巴黎会晤。张伯伦主张只能集体作出保证,英王陛下政府单独给予的保证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他从未设想大不列颠可能必须单独履行其义务的局面。
哈利法克斯认为一项共同保证似乎与英法宣言的文字不相一致,甚至连庞纳也发怒称它简直不符合宣言的精神。
由于法国人不肯顺从,因此决定要捷克人让英国人摆脱困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对一项共同保证感到满意,英国人也就问心无愧了。在捷克人没有作出反应时,哈利法克斯发了火,他表示英王陛下的政府不准备考虑作出在不能提供有效援助的情况下,可能责成他们单独或与法国一起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帮助的一项担保。如果德国或者意大利是侵略者,而另一国拒绝履行诺言的话,情况就会如此。
事情到此为止;英国人无法摆脱一项他们决定不去兑现的保证。
在1938-1939年之交的冬季,英国人撇开他们在东欧无法承担的义务不说,对西欧的地位也没有把握。张伯伦特别感到骄傲的英德友好声明很快就失去了光彩。希特勒的目的在于“分化”英国人的意见。他以为英国增加军备会在亲德的英国人士中激起反感;他对英国的“战争贩子们”——丘吉尔、艾登和达夫.古柏严加谴责,相信这会在英国人中间引发一场反对他们的怒火。
效果恰恰相反。英国下院的保守党议员对丘吉尔的严重警告颇不耐烦:当达夫.古柏辞职时,他们感到气愤。但是他们对希特勒干涉英国事务的行为,同样十分不满。他们相信互不干涉政策。
希特勒可以在东欧为所欲为,他可以吞掉捷克斯洛伐克或者侵犯乌克兰,但是不能干预英国政治家的事。保守党人经常论证,外界对希特勒的批评只会加强他对德国的控制。现在希特勒给予英国“战争贩子们”的声望是他们自己无法赢得的。英国政治家们对希特勒的行为迷惑不解。他们重整军备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这会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德国在东欧扩张它的势力的事实。可是希特勒非但不赞扬他们的政策,反而破坏了政策的基础,而且反常地为批评这种政策的人们张目。尽管如此,他的攻击仍然没有动摇英国领袖人物的决心,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安抚德国。领土的和民族主义的让步没有能抚慰希特勒。因此英国人又转回到一种原始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他们开始再一次辩解说,只有繁荣能使希特勒态度缓和。于是,一连串的贸易代表团带着谋求经济合作的建议出现在德国——英国方面还有一个附带的吸引力,就是这些合作方案会谋取德国的帮助以对抗美国的竞争。怀有善意的英国商人或英国贸易部代表每一次对德国的访问,都
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际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