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节 当前难关
日本日趋紧张的局势,让首相东条英机愁得成了一个真正的秃子。
当东条英机出任日本内阁首相时,他发动了对英、荷、美三国的太平洋战争。但事实上,日本早已在战争之中。从1937年7月开始,日本即已全面展开其侵华战争,它比希特勒在欧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早两年。所以,严格说来,东条并未发动战争,而只是把已有的战争加以扩大而已。
所谓大战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流行的名词,在战前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已。假使战前的日本也有其大战略,则最简单的描述即为“侵略”两字,其目标即为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地区。
也许所谓“田中奏折”可以勉强算是日本的长程战略计划,该奏折分三个阶段:(1)首先征服满蒙,(2)再以满蒙为基地来征服中国,(3)再以中国为基地来征服世界(实际上只是东南亚,即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就依照此种计划行事,但到1940年,事实却显示若无东南亚的资源,日本不可能征服中国,若不能征服中国,在满蒙的基地也不能长保。但要夺取东南亚则必与美国冲突。简言之,除非能击败美国,否则一切战略构想都将沦为空谈。
完全如日本人所云,1941年对于他们是“危急存亡之秋”:不南进则必须退出中国,若南进则美日必战。近卫首相虽力主慎重,但陆海军两部都已在准备战争。10月18日,当时任陆相的东条接替近卫出组新阁,全部战争计划到10月20日即已完成。日本帝国的命运遂完全掌握在军人的手中,好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东条不过是引爆的信管而已。
作为战时领袖,东条若与其他的人物比较,似乎显得颇为逊色。其原因可以归之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1)东条的背景和经验都很浅薄,其对于世界的认知和了解更是有限。希特勒的世界知识也很浅陋,但他对于其假想敌却有相当深入的认知。(2)日本的制度也极为特殊。东条既不能像希特勒和斯大林那样独裁,又不能像丘吉尔和罗斯福那样依赖民意。日本的陆海军代表两个对立集团,而在军种之内又有派系的存在,所以意见和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就理论而言,天皇为最高统帅,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偶像。所以,日本战时政府中根本没有一位真正的决策者,换言之,也就是没有统一的大战略。
后世经常根据解密的日本大本营资料来研究日本人的战时战略,经常会得出一些非常理想化的结论。但事实仔细想一想,在日军这个有“下克上”传统的部队,文人高层所谓的既定战略,经常是存在于纸面上的玩物而已。后世与其研究那些解密的政府文件和资料,还不如研究一下当时现实的日本社会和人民心理状况。
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与东条英机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例证,由于山本的坚持,珍珠港才被纳入战争计划,而攻击在表面上的成功遂使山本的威望大增,并对东条构成压倒优势。东条并不知道山本的捷报是故意夸张,当时所谓的珍珠港大捷乃有名无实,并没有对美国舰队形成致命打击。但山本此后遂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几乎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所以,在战后一切有关中途岛之战文献中无人曾经提到东条的姓名。
1942年夏季中途岛战败后,日本在太平洋的征服行动即开始退潮。而等到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上阵亡后,东条英机的政治主张,才开始可以得到较大的执行。
但此时日本需要面临的局势,已经非常困难。中国战场毫无疑问是泥潭,而太平洋战事,也在初期的顺利后,马上陷入真了失利,所以眼下摆在东条英机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执行防御作战准备。
幸好山本五十六那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一份遗书,给了东条英机很大的支持,让他可以更加容易执行有些所谓的“弹性”策略。
东条对于防御计划的作为和执行,虽然曾有贡献,但也只能是勉强支持残局,并不能反败为胜。
诚然,东条本人并非等闲之辈,他在战时也曾表现出其才能,不过由于受到日本特殊制度的限制,遂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尤其是日本的侵略政策本来就无成功的可能,东条只是一个不幸的牺牲者而已。
希特勒与东条从未见过面,彼此之间也几乎
第三百五十节 当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