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节 台湾
其实陈纳德关于空军制胜的理论,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甚至美国的参谋部部门,就曾把通过空袭掐断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来最终赢得对日作战胜利的可能性,提上预案具体讨论。
讨论的结果,就是中国最好能够收伏沿海大多数关键地带,便于美国派遣大量空军驻扎中国沿海基地,从而对日本的西太平洋生命线发起致命的截击。而这一次老蒋之所以同意发起反攻,就也很有受这方面理论的呃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都受到战火的蹂躏,其中有些真可谓损失惨重。但中国台湾除曾受到若干轰炸外,并未成为美军登陆的战场,似乎要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为什么美军不曾在中国台湾登陆呢?是美国人本来就无此意图呢,抑或中国台湾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具有太大的战略价值?显然都不是。
美**事当局不仅认为中国台湾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而且也早有攻占台湾的计划,至今未付诸实施,就是想要等中国收伏部门沿海地带,可以让空军从大陆直接轰炸台湾,才实施具体的作战计划。
在1942年年中以后,随着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的杰出表现,日军进攻态势得到遏制,美国参谋部在制定反攻作战计划方面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要决定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攻势是应以中国台湾还是菲律宾的吕宋岛为主要目标。
这一决定应由美国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负责做出,因为太平洋反攻是完全由美国负责的战区,其他同盟国即便是中国,也不可能在海上提供太大的帮助,根本无置喙之余地。后勤因素在此扮演重要角色,鲜少受其他战区的影响,更是美国的权力最大化。
1943年暮春,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开始完善一份击败日本的新战略计划。其基本假定为美军必须入侵日本始能结束战争。对日本的猛烈轰炸为入侵的先决条件,而这又必须利用中国东部的机场。为了发展和确保航空基地,美军还必须在南中国海岸上至少占领一个大港。要确保这样一个港口并同时切断对南方的交通线,就必须控制南中国海。
为了建立此种控制,美军当局遂认为必须在华南海岸,中国台湾,吕宋所构成的战略三角形中发展大航空、海军及后勤基地。不过在安全进入这一三角形之前,又必须在菲律宾南部或中部确保航空基地以抵消日本在吕宋的空中武力。同时也可能需要在菲律宾中南部建立中继站以便向吕宋、中国台湾和华南海岸发动两栖攻击。
依照这种计划,在太平洋的美军遂分两路向此战略三角形进攻。老麦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兵力,必须进至位置在新几内亚西北角与棉兰老之间中点上的莫罗泰岛。尼米兹指挥的中太平洋战区兵力则要则进至帕劳岛,在棉兰老东方约800公里。
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华盛顿参谋本部人员认为,中国台湾为此目标区中最重要目标。他们认为台湾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有许多显明优点,所以不管西太平洋的情况如何发展,这个岛都必须占领。除非已攻占台湾,否则同盟国就不可能在中国建立一条安全的水上补给线。所以,台湾对于中国海岸似乎是一必要的踏脚石。而且,必须以中国台湾为基地,才能最有效地切断日本通往南方的交通线。最后,新的b-29从台湾北部起飞轰炸日本,可以携带较多的炸弹,因为航程比吕宋要短300海里。
许多计划人员更因此而主张跳过菲律宾而直接进攻中国台湾,尽管本已议定应先在菲律宾南部或中部建立基地,但此种辩论仍继续发展。
海军军令部长金及其僚属力主跳过菲律宾,而尼米兹与其他太平洋海军指挥官则认为至少应先攻菲律宾南部或中部,他们认为必须如此始能巩固联军到中国台湾的交通线。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态度比较中立,老麦因为和菲律宾的特殊情节,却力主进攻菲律宾,主管陆军后勤的索麦费中将也同意后者的见解。
年前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同时发布命令:既让老麦准备在择机进入菲律宾南部,并计划在适当时机入侵吕宋岛;同时又让尼米兹制定计划在适当实际进攻中国台湾。此种命令没有确定吕宋与中国台湾的优先顺序,虽能息争于一时,但随后的关于配合中国反攻问题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上,跳过菲律
第三百四十五节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