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节 援助和暹罗
如今时间已经到了1938年4月中旬,中日两国持续大战,日军大本营对部队不断扩编军队,并对军事部署作了相应调整。调整以后,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
决定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驻中国东北(满州)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被范哈儿打残以后,补充新兵调到华北打清剿游击队去了)、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师团)、1个支队、1个航空兵团;驻台湾的有1个独立混成旅团(欠波田支队)。
这样一来,先不说海军力量,仅仅是实际达到40个师团的陆军兵力数目,就已经和日军高层在战前预估和苏联开战需要的兵力,仅差两成而已了,完全超出了他们估算的需要对华用兵数目。
尤其是战争开始以来,日军在上海战场、苏嘉战线和南京战场的伤亡,甚至连师团一级的部队,也被打残得只剩下几个大队的士兵,给日军实力造成极大的损伤。实际兵力数目,已经不够40个师团的战力了。
所以作为天皇代表的日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裁仁亲王,这一次在看到有将领提到苏美两国后,难得在大本营正式表示:
“在华战略必须注意调整,不然持续增兵、扩军,可能会将整个国家陷入泥团。”
“皇军在华战争中,已经达到了警告和报复中国的目的,只要能够巩固目下的成果,战事即可告一段落。”日军参谋部的高级几个将领,立刻响应参谋总长闲院宫裁仁亲王的发言。
但是对头军令部立刻有人跳出来:
“对华战争,应当举一役而功成,即便打下南京后,中国政府拒不投降,也应当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迫使中国人投降。占领整个中国之后,才能让帝国更加有力的对付美苏两个大敌。”
日本人的内斗精神,其实不比中国人差。
最著名的陆海军之争,如果还算是良性竞争的话,那军令部和参谋部的争斗,就是比较明显的派系争斗了。
在战前,日军参谋部倾向采取的方针是竭力避免对中国作战,即使不得己也要把作战限定在一个方向上。军令部的意图是,由于中国的统一和军备不断发展,因而仅以过去那种局部的作战行动就有可能达不成政略目的,考虑到万一,应该制定一个能适应全面战争的计划是必要的。但恳参谋部把促进对苏作战准备放在首位,因而企图把对中国的作战始终局限为局部战争,其用兵纲领中也规定,应根据形势以歼灭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中必要方向上的敌人,占领诸要地为目的。
不过到了现在,这些都已经过时了。
不管是将华北事变扩大的香清月等人,还是不顾大本营命令一意要打南京的松井石根,都已经将战斗扩大了到了出乎大本营预料的程度。随着大本营对华战争估计被认定为“保守”,他们再做以后决定的时候,就不会再那么“理智”了。
陆军大臣杉山只说了一句,就让军令部和参谋部的人一致闭嘴:
“前线皇军将士还在用命奋战,现在谈收取成果还早了点,起码也得等战线稳定了再说。”
即便是皇室成员的闲院宫参谋总长,也在看了这位元老一眼,微笑着不再说话。
虽然在会议上发生了一些争论,但是前线的胜利,已经让御前会议的大多数将领和官员,认定扩大对华战事还是可行的。但是他们也估计到,以目前的兵力投入程度,在昭和14年(1939年)内如仍不能解决日中战争问题,日本将陷于严重的困境,因而决定在政略、战略、谋略上尽一切可能努力在年内解决日中战争问题。
最后
第二百三十六节 援助和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