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尽善尽美”这个剧本过程中,男主角始终是按照雨果自己的构思来描写的,可以说这是量身定做的。但此时听到史蒂文的话,雨果却没有生气,而是一脸困惑地皱起了眉毛,“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你知道,梅尔文是一个很讨人厌的家伙,他总是有办法激怒别人,虽然很多时候他都是无意的,但那种无法控制的怪癖却让他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一点一点拉开。在我的印象中,他不应该是你这样子的。”史蒂文也无法解释清楚,这一切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感觉,所以他一边思索着,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话语,“你是一个……嗯,很温暖的人,至少从外貌上来说,很多时候你会给予人正面的形象。当然,不是说你演技不好,无法演绎这个角色,相信我,这是实话。”
史蒂文的话让雨果呵呵地笑了起来,然后史蒂文接着说到,“我只是觉得,梅尔文的形象不应该是你这样的。”
“你是说,我的形象和梅尔文没有办法重叠在一起?”雨果其实也是一头雾水,隐隐约约可以捕捉到一点线索,但却总是缺少一点什么,没有办法把拼图拼凑完整,无法理解史蒂文的意图。
“也不是这样说。”史蒂文摇了摇头,“这样说吧,即使是‘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可怕的恶魔,其实你依旧有能力唤醒观众心里的同情心,那种与观众连接在一起的亲和力,是你与生俱来的气质。‘七宗罪’里也是如此,这才使得你演技迸发出的力量越发骇人。但梅尔文这个角色,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就十分疏离,就十分吓人,就……嗯,十分猥琐,不是令人厌恶的那一种,但却是没有办法令人亲近的那种。”
雨果仔细想了想。其实史蒂文所说的是,人们看到雨果的初印象是相对正面的,包括“辛德勒的名单”、“七宗罪”、“死囚漫步”、“洛城机密”等作品在内,其实雨果一登场的时候,人们对他的感官都是正面积极的,这也使得雨果利用演技所制造出来的反差更加鲜明。
但“尽善尽美”里男主角梅尔文却不是如此,他给人的初印象是十分错杂的,应该是中性偏负面的。也许雨果可以通过演技立体地展现这个角色,让观众感受到他剧本里原本的意图。可是,在初印象之中,梅尔文却不应该是雨果这个模样的。
对于这一点,其实道理很简单,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张正气凛然的脸,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副滑稽搞笑的模样。当然,他们可以通过演技来展现截然不同的形象,但难度之大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挑战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正在上映的“蝙蝠侠与罗宾”了。
乔治-克鲁尼是一个帅哥,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帅哥,是一个具有正义气质的帅哥,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身上的那种性。感气质,却与蝙蝠侠的黑暗哥特风截然不同,不仅没有办法融合,反而还破坏了角色本身的气质,也让他自己的魅力没有了施展空间。
雨果想起了他之前和恩斯特-莱赫曼关于剧本创作的讨论,恩斯特提到了在撰写剧本过程中其实有一点和小说创作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赋予角色生命力,但这一点十分难做到,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作者给予角色生命力,按照作者的思路去创作角色的个性,就好像是捏陶瓷一般,陶瓷的形状都是掌控在制作者手中的。
可是,当角色的棱角都产生,他会开始具备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即使是作者都很难控制,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就好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作者想要强行去改变,那么就会毁了这个角色,所以他只能顺着个性,放任角色自己发展下去。
形象一点说,其实就是表演之中的方法派。当演员真正融入角色之后,角色变得鲜活起来,面对一个情节发生时,角色应该如何应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自动开始引导。此时,不是演员用表演去牵动角色,而是角色推动演员去行动。
按照史蒂文刚才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梅尔文在雨果的笔下拥有了生命力,原本按照雨果的思路,应该是为他自己量身打造的,但事实上,真正梅尔文形象塑造出来之后,却与雨果自身的气质并不相符,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需要一个能够契合的演员来进行演绎,
第1846章 1846 选角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