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名震三晋灭奴寇
在黎城至高平一线,官兵共设制有三道封锁线。
第一道封锁线由近一万余名官兵立营于大行山下,把守住下山的各个路口,清一色的全是陕西三镇的精锐边军。
第二道封锁线是由山西卫所军和山西镇营哨军共一万五千余人,分为五营驻守,这一万多人死死的扼守在高平黎城两县之间的官道上,与第一道封锁线组成一个相互交叉的过滤网。
第三道封锁线则是由一部分卫所兵和大部分本地民团组成的两万多守军,主要任务是防守黎城,潞县,平顺,长治,陵川等六座城池,以及消灭一些侥幸从前两道封锁线冲出的漏网之鱼。
这三道封锁线名义上是山西总督张宗衡,巡抚许鼎臣的杰作,但其实是临洮总兵曹文诏搞出来的,只是他一向比较老实,从来不争功,以前在洪承畴手下如此,现在到了山西一样如此。
此时在官军第一道封锁线的指挥大营内,一名四十多岁,长相忠厚,身穿明光铠的大将坐于军帐之中,此人便是让农民军诸头领闻风丧胆的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
此时的曹文诏已经因功被崇祯帝提升为临洮总兵官。
他是山西大同人,从军之初,因其武勇过人,颇受明朝名将熊廷弼赏识,随其移师辽东,后又在孙承宗,袁崇焕等名将手下任职,与后金野人打了近十几年的仗,从一个小兵一步步积功至游击,打了无数的恶仗,险仗,那绝对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悍将,当然若他仅仅只是悍勇,早就死在辽东了。
曹文诏此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勇毅而有智谋,秉骁勇之资,所向披靡,乃万人敌也,而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也是万人敌--西楚霸王项羽。由此可见曹文诏的厉害,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在千军万马之中纵横来去,平时无聊的时候还能玩些阴谋诡计,暗算一下别人。
别看曹文诏长得一副忠厚长者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绝对是狡滑狡滑地。
“总兵大人,又有反贼派人下山来请降了。”一员二十四岁左右的年青将官走入曹文诏的指挥大帐,来人龙行虎步,身长九尺,身披一件颇为陈旧的鱼鳞甲,膀大腰阔,一看就是一员虎将。
此人名叫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因勇武非凡,遂被曹文诏带在身边,随在曹文诏左右纵横陕西三边,作战悍勇,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其伯父一样颇受士卒爱戴,被士兵亲切的称为小曹将军,现为曹文诏麾下游击之一。
“嗯,还是按老办法,告诉来人,他们肯弃暗投明,本军门非常欢迎,定会上报朝庭厚加抚恤,只是受抚之事,本军门还需要禀报朝庭,由陛下定夺,希望他们在山上稍候一段时日。”听到侄儿曹变蛟的禀报,曹文诏轻嗯一声,头都没抬,继续看着手中的兵书,只是嘴中却是熟练的吐出一大段话,这么长的一段话,他能一口气说完,显然已经对农民军请降之人说了无数遍了。
“嘿嘿……今天反贼又送来了大批金银珠宝,加上前几次送来的,估计总价值怕是有三万七千两白银了,这么多银子够我们几万大军吃好久的了。”曹变蛟脸上兴奋异常,满眼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双手搓来搓去,站在那里傻笑。
明末时期边军生活艰苦,打的是最硬的仗,吃的却是最烂的饭,而陕西三镇边军是九大边军中最苦的,其他几个地方的边军虽然吃得烂,但至少能吃饱,有时候年景好,又碰到上头良心发现,还能有几两银子的工资花花,可陕西这地方太穷土地太贫脊,不穷不贫脊的地方又都把握在士人豪绅手中,这些人占着最富裕的地方,却根本就不纳税,还把自己的赋税都摊派到老百姓头上,导致陕西甘肃,宁夏三边坐拥明朝最大的土地,可财政收入却一直居低不上,以前一直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到了天启年间才上升到倒数第二,倒不是陕西诸位大佬奋发图强,把陕西的GDP给顶上去了,而是因为富裕肥沃的辽东黑土地被后金野人给强占了,不仅交不上赋税,还得往里贴钱。
到了崇祯朝,因为西北天灾人祸不断,陕西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了,自然没钱交赋税,没赋税就没钱给军队发工资,没工资就没吃的,没吃的就得闹响。闹得当官没法了,才只好给他们管顿饭,不过只限于打仗的时候才有饭吃,至于不打仗的时候,那就只能自己搞吃的了,
第六一章 明末良将曹文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