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里,哈桑与张文谦在酒店里张文谦的房间里。哈桑照例习惯性的卷着自己的,如同卷毛鹰一样的胡子。看着张文谦的时候,他总有一种似乎相识的感觉。
张文说的身上,有着当年赵纬南的部分影子。那是浓浓的书卷气,又稍稍带了些不大让人讨厌的迂腐。说并不讨厌,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强迫别人如何,而仅仅只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在部分宋儒的身上,表现的相当明显。
“张兄,你怎么看?”
事实上哈桑对于张文谦有着一种莫名的好感,看着张文谦身上的书卷,他似乎能够看得到当年的,儒衣飘飘的赵纬南,在少年时为了赵家的基业四处奔走。可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是那样的一个结局。
坐在椅子上的哈桑倒是什么也没有买,他去赵伏波在他正式获取爵位时去看过自己的住宅。从个人、厨子到马车夫一应俱全。他在将来只消是空人去住就好了,甚至他曾经扔在紫云庄的几个使女,赵伏波也给他远远的带了回来。
因此他什么也没有买,就算是这一次要回到蒙古大漠去,也不知道能呆多久就会回来。倒是张文谦正对着自己床上的藤箱努力,他买了不少的东西。
大大的软床上打开的藤箱,是产自那些去年才被接收小组接收的地方。原本没什么用的藤蔓,就变成了这种黄色的箱子。更是别出心裁的,在箱子下面加了个两个小轮子,前面带了个拉杆。不但可以装许多东西,而且走起路来的时候,一点也不累赘。
简简单单的东西,就变成了现在旅行必备的玩意。并不是以前没有人做这种藤箱,但那时的产品,即没有隔水的油布,也没有可以拖着走的轮子。就是这么小小的变化,就让这藤箱,变成了可以为当地带来不少收益的东西。
“华夏帝国地大物博,可是在以前为何没有人如此想过呢?为何在以前没有人如此做过呢?”
这是哈桑在来这儿之前死活想不明白的问题,那就是为何现在“华夏帝国”的人那么聪明,过去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在他们眼睛里都是宝贝,甚至还能用这些“宝贝”变出大把的金钱来。
“这还不简单,当大家的眼睛始终因为穿衣、吃饭而劳碌的时候,有谁会去想那些问题。就算把那些东西摆在人们的眼前,谁又会去注意那些东西?”
这是哈桑在受到马丁邀请,与马丁一起吃饭时请教那个问题,得到了答案。在哈桑心里,这个世界上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恐怕也就只有马丁了。
现在仔细回想一下,他在台湾岛上看到的种种变化,他就不能不表示佩服。就好像大家都讨厌的马粪与马尿一样,那玩意当然是臭中之臭,除了沙漠里用来生火,简直让人都没有办法完全处理干净。
可在这台湾岛上,就有人把各种粪便臭鱼烂虾、甚至散场上挑下来的菜叶全都收走。然后倒进巨大的池子里,做什么“沼气”,那钱赚的是“哗啦……哗啦”的。说到沼气池里的充分发酵过的残渣,与那些沙石、秸秆一混,就可以用来作为那些无土栽培的基质。
而那就是钱,就是使同等土地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的钱。是啊10层高的钢筋、水泥框架式玻璃暖房,怎么会不形成10倍甚至几十倍的种植面积。加上明亮的汽灯照明,恒温、恒湿的暖房里,只用野外植物生长1/3的时间,而且还是全年都可以种植。
“有人说粮食会饱和,其实对我们来说,那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粮食够多,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副食。而且粮食多了,我们可以送人,可以拿来买卖。这个世界上,还找不到吃不上饭的人吗!”
马丁的解释,令哈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他一路之上看到的,那些沿海的刚刚接收的都市里,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现在马丁的话揭示的却是,哪里来的那么多愿意干活的人。
“原来,这就是以公代赈的妙处哪!”
虽然这说明了,“华夏帝国”是如何在搞整个国家的建设的。但同样也说明了那些技术,正是由于那些技术,让整个国家的产品一瞬间就多了起来。就好像是眼前的,张文谦正在使用的这个藤箱一样。
这样的东西,以前千百年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过。甚至那两个小轮子,放在不平
137章 何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