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田野,笔直的铁道,旋转的风车,伫立在田野中的磨坊,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四轮马车……毫无疑问,这里是乡村,但并不是中国的乡村。
这里是德国的乡村,准确的讲,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乡村,距离柏林不远,这条横穿村庄的铁路就通往帝国都柏林。
铁道上正行驶着一列漂亮的国际快客车,整洁的车厢,动力强劲的车头,无不显示出欧洲工业强国的底气,甚至就连车厢窗户边的挂衣钩也非常重视细节,从这些细节也能看出工业强国在工业上的历史传承。
现在,秦宏文就站在车厢的过道边,一边抽着他的那根雪茄烟,一边仔细的研究着窗边那只精巧的挂衣钩,他惊讶于这种小工业品的细致,实际上,那钩座上甚至可以清楚的看见生产厂家的特色铭文,而这种铭文在中国的多数小工业品上是很难找到踪影的,中国的小型工厂更重视控制成本,而不是追求这些细节,当然,历史传承似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挂衣钩上的铭文来看,生产这种挂衣钩的是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相比之下,中国小型工厂忽视这种品牌效应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小工厂,控制成本才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控制成本,中国的那些小老板甚至可以动员全家老少一起参与到直接生产中去。
如果没有关税壁垒的话,秦宏文绝对相信,中国生产的挂衣钩可以轻易击败眼前这种制造精巧但是同时成本也更高的德国挂衣钩,因为价格便宜,现在的中国工业品最突出的形象就是价格低廉,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关税壁垒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那么中国的商品就无法用价格优势击败欧洲商品,而现在,中国政府正与德国政府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并为此专门向德国派遣了一个高级别的商务代表团,协助外交特使就此国际贸易问题与德国方面展开全面的谈判,除了讨论关税壁垒问题之外,中德两国还将就两国之间的贸易全面合作问题展开新一轮的磋商,以进一步加强经济上的合作。
秦宏文就是这个中国商务代表团的成员,他现在不仅是工商部次长,而且还有一顶“中国化学工业之父”的帽子戴在头上,闪闪光,让观者眩目,虽然在秦宏文自己看来,这顶帽子实在应该戴在那位范旭东先生的头上,他这个半路出家的人戴这顶帽子,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作为“化学专家”,秦宏文很清楚,德国的化学工业才是世界上最强的,而他此次前来德国,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与德国化学托拉斯企业进行谈判,从德国引进数条更先进的生产线,用以更换国内那些陈旧不堪的旧式生产线,以保证更多化肥的生产需要,同时也可以为战时化学工业的迅转轨提供可kao的技术后盾,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德国最新式生产线的引进过程中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更多的化工人才。
经过二十多年工业的大展,中国的工业进步相当明显,但是化学工业一直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最拖后腿的,这是短处,现在确实需要取长补短,当然,差距不是太远,而且中国在航空业、电子业上的领跑地位也足以弥补这些缺点,而实际上,此次中国商务代表团访问德国,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与德国方面磋商关于航空业和电子业的合作问题,在这方面,两国的合作将“非常明显的增强两国之间的友谊”,这句话据说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那位元阁下亲口对中国驻德大使先生讲的。
显然,德国元对中国的飞机和通讯器材非常感兴趣,自从欧战结束之后,德国在航空业的展上受到了许多制约,为了饶过国际条约的限制,德国一直在与一些国家合作,展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项目,飞机、潜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而德国的合作对象中有苏联,也有中国,而显然中国更合适,因为中国在亚洲,与德国相距遥远,不像苏联近在咫尺,让德国元寝食不安,实际上,自从这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元攫取了德国全部政治权力之后,中德两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与交流就更密切了,德国6军甚至派遣了几位将军到中国,考察中国的装甲兵建设。
身为工商部次长,秦宏文了解的内幕比代表团其他成员更多,实际上,他在出国之前,就曾专门就此问题在总统府接受过总统先生的“建议”,在总统先生看来,中国“有必要协助加强德国的军备建设”,
第1045章 战争的脚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