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秋心里自然非常鄙视杨廷和的无耻,不过叶春秋也早知道,今年的主考便是杨廷和,光脑之中,早有关于杨廷和主持春闱的记载,只是不知道历史上,杨廷和是用了什么手段才争取了这个资格的。
不过,也足见对杨廷和来说,这一次春试的主考,他是志在必得的,毕竟春试对李东阳等人来说并不太重要,可是对于急于想在内阁站稳脚跟,想要收揽更多门生的杨廷和来说,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朱厚照对杨廷和还带着气,却还是朝李东阳道:“李师傅以为呢?”
李东阳道:“杨学士学问极好,品行素来为士林所敬重,确实是绝佳的人选。”
这时候看的就是人脉了。
朱厚照未必想抬举杨廷和,可是架不住人家人脉强,名声好,莫说李东阳和杨廷和素来关系密切,就算彼此之间交情并不好,也绝不会口出恶言的。
本质上,杨廷和能够平步青云,靠人提携或许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自身在士林之中,本就积攒了足够多的声誉。
对于李东阳这些人来说,反正总要提拔别人的,提拔一个名声好的人,也可给天下人一个自己识人善任的形象。反而若是打压杨廷和,就极可能会遭致别人妒能害贤的恶名。
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地步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被人所瞩目,李东阳好名,杨廷和名声好,无论私交好与不好,都无关紧要。
根子就在于,杨廷和的形象。
人的形象是固定的,杨廷和就是如此,他这辈子,几乎没有犯过任何在读书人眼里认为有害的错误,这种慢慢积攒出来的形象,使他和某些平步青云的人一样,即便是用强权打倒,最后依旧能够东山再起。
就如同……历史上的海瑞一样,再怎样恶心人,可一旦成了天下皆知的青天,再讨厌他的人,怕也要捏着鼻子将他从山沟沟里捞出来,委以‘重任’。
叶春秋面无表情,他心里想,昨日这杨廷和得意洋洋地对自己说,自己想要除掉他,分量还不够。这话……
某种意义来说,是对的,杨廷和的确是有说这话的资格,因为杨廷和不是焦芳……
焦芳从一开始就声名狼藉,靠的是刘瑾在撑着,而刘瑾的权利来自于朱厚照,只要朱厚照深深地痛恨焦芳,那么焦芳便死无葬身之地了,天下人非但不会痛心疾首,反而会拍手称快。
而杨廷和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权利基础来自于底层,这天下有许多的士绅和读书人,有无数的官宦人家,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恰恰,杨廷和投其所好,在他们眼里,形成了一个正人君子的固有印象,这就使得叶春秋即便要除杨廷和,也绝不会有任何的帮手,因为没有人会站在一个正人君子的对立面。
朱厚照虽心里不太高兴,可见李东阳极力推荐,只好不冷不热地看着杨廷和道:“好吧,既如此,就准你戴罪立功吧。”
杨廷和荣辱不惊,连忙磕头道:“陛下恩荣见于望外,老臣感激不尽。”
杨廷和的这些恭维之话,朱厚照自然免疫,也没兴趣和他多说什么,只是道:“而今顺义已经平乱,眼下最重要的是将那些王茹的同党余孽揪出来,他们是冲着叶爱卿去的,绝不会这样简单,朕想了一夜,这太原,竟有这样的商贾居然敢私贩货物去给鞑靼和女真人,真是岂有此理,鞑靼倒也罢了,这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本是历来归顺朝廷,朝廷也准了他们的互市请求,何以居然还与私商勾结,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说起女真三部,其实现在并非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不过渐渐的,也开始变得吃力起来。
大明建国的时候,女真一盘散沙,原为蒙古人统治,等到明军横扫辽东,这蒙古人索性便归顺了,他们所管辖的女真诸部,自然也就乖乖对大明拱手称臣,那时候大明几乎对女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而真正导致女真开始逐渐壮大的原因,却来自于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中,也先袭击北京,当时许多女真部族和瓦剌人一道,顺势劫掠,等到大明站稳了脚跟,却已大伤元气,女真各部虽然又重新归顺,却再不是从前那般容易降服了,于是朝廷索性准许他们自治管理,建立了羁縻卫,和他们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