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的叮嘱,马超根本没有放在心上,马超打仗,就跟他的个性一样,一路勇往直前,大有直捣黄龙杀往柴桑灭了孙权之势。
一路领兵闯关夺寨,捷报频传,自沙摩柯被擒之后,又有不下十几个江东武将被马超所杀,见马超气势逼人,势不可挡,孙权急的寝食难安,就在苦于无人可用之时,忽然有人来报,“陆逊奉命剿灭了盘踞在鄱阳湖一带的尤土。”
“陆逊?”
孙权揉着略显虚肿的眼睛,嘴里呢喃的嘀咕道“陆逊是谁?”
如果报信的说是陆尚陆康等人,孙权一定记得,毕竟,陆家在江东举足轻重,算是首屈一指的书香世家。
报信的回道“主公,您还真是贵人多忘事,这陆逊,就是之前海昌县的令史陆逊陆伯言啊。”
孙权想了半天,才算想起脑海里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印象并不深。
说来,陆逊也是陆家的人,是年轻一带的翘楚,但是,之前却被孙权安排到了海昌县,一个极为穷苦的小县城,孙权身为江东之主,陆逊没什么名气,又是一个文弱的书生,自从去了海昌县,孙权就把陆逊给抛到了脑后。
这对陆家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堂堂江东第一世家的年轻后辈,居然被安排到一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当个小吏,连陆康都曾感慨道“这是陆家祖坟上冒了黑烟啊!”
令史,就是抄抄写写,类似后世的打字员文秘一类的职务,陆逊怎么说,也是陆家的年轻俊杰,居然被弄了海昌县当个被人不齿的令史。
可是,陆逊却没有抱怨,他去了海昌,没过多久,就做出了令人称道的政绩,甚至还引起了孙权的注意。
刚一踏进海昌县,陆逊就愣住了,这里到处都是饥民,一个个形容枯槁,满脸菜色,肌肤干枯,神情黯淡,但是,眼睛却亮的出奇,就像狼一样。
陆逊知道,那是饿的,那是这些穷苦饥民对求生的渴望,似乎这些人看到谁,都会当成吃的。
因为连年征战,海昌县遍地都是吃不上饭的饥民,陆逊刚一上任,就打开了粮仓,开仓济民,只这一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了,甚至还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
孙权接到消息,心中暗骂: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既然是当官,自然应该想尽办法往上收粮,而不是把粮仓里的粮食分派给饥民,可是,孙权嘴上又不得不夸赞陆逊干的漂亮,“当官的,理当以民为本。”
因为陆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搞的人尽皆知,那些穷苦百姓无不夸赞,这个时候,孙权就算心中再有不满,也不敢公然违背民意。
孙权虽然没见过陆逊,但是就凭他放粮的举动,一猜就知道陆逊是个书生,而且还是个榆木脑袋的书呆子。
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人送来消息,说陆逊扶植农桑,惠泽百姓,当地百姓无不夸赞,孙权更加失望,心中暗道:“这年头,扶植农桑十年,也不如东征西讨一年的收获丰厚。”但是,嘴上却不得不赞同的点头道“为民当官,理当如此。”
孙权一问才知,这个陆逊,正是陆家的书生,孙权大失所望,在他看来,能打仗,能征兵,能募粮,这才是好官。
至于陆逊,整日抱着书本,劝说百姓耕地种桑,根本入不了孙权的法眼,最多是个治理一地的郡守罢了,就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也不如带领打仗更能加官进爵光耀门楣。
可是,接下来,陆逊的表现,又让孙权吃了一惊。
在陆逊的治理下,海昌县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按说是好事,却招来了不少匪寇,这年头,哪里有粮食,哪里就招匪寇,而且知道陆逊是个书生,匪寇自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反而日益猖獗。
就连当地的百姓都怨恨陆逊,有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的抱怨道“还不如当初过苦日子的时候呢,至少不会担心被匪寇侵扰,这倒好,日子稍微有些好转,怕是脑袋要保不住了,匪寇杀人一向不眨眼,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是,陆逊仅凭一张嘴,竟然将那些匪寇都劝的改行都种桑耕地了。
这些匪寇,都是别的地方吃不上饭的饥民被生活所迫才当了贼,就跟陆逊刚来海昌县的时候一样,大伙连肚子都填不饱,不当贼,只能等死。
可陆逊的屯田种桑的做法,却
第六百二十七章,陆逊陆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