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公子,晏光军正要出声招呼时,彭华波先一步拦下了他,荷叶摇动之中就见又有两条舴艋舟浮水而出,却是唐松会客还不曾结束。
上官谨抬眼探看了一会儿,“是扬州几位名士还有小陆大人,现在过去搅扰倒有些不便咱们且等等吧……”
众人称是,当下便吩咐艄公将小舟沿着荷叶缓缓荡去,其间彭华波开口道:“小陆大人?敢问五爷,此人与政事堂陆相公……”
正与大哥说着话的上官谨侧身过来笑言道:“彭兄好灵便的心思!不错,这位小陆大人正是陆相家的大公子,如今在扬州大都督府任参军之职,公子此番南来颇有借重他处……”
彭华波俯了俯身子为谢后便没再多问什么,作势赏玩风景向那边看去,却正见着唐松与那小陆大人言笑不禁的样子,再看两人相处时状极随意,公子亦没有半点逢迎之态。
看着眼前一副富贵风流,举手投足间洒脱飘逸如湖海隐士般的公子,再想想去岁清心庄外他面对数千国子学生喊打喊杀的汹涌人潮坚拒不退的景象,彭华波轻轻的摇了摇头,对这位通科学子的领袖真是愈发的看不透了。
等他收回目光时,恰与张清云、晏光军及陈昌来的目光相交,显然这三人适才也在做着跟他一样的举动。
四人目光交视之间俱都一笑,却都没有多说什么。
等了约莫三柱香的功夫后,那两条舴艋舟浮水而去。唐松所乘的那条亦从田田荷叶中荡了出来,上官谨见状,忙命艄公驱船迎了上来。
不一时两船交会,上官谨开口问道:“公子,哲毒是为何事,竟这般急法一并将小陆大人也扯了来……”
“还是为了清音文社的晓谕告示之事……”唐松笑着摇了摇头,前几日才从安宜回来,今天本要与上官谨一起出城迎接彭华波等人,孰料将要出门时却遇到陈一哲四人联秧而来张旭二话不说拉起他就走,以至于水晶连小厮的衣裳都来不及换。
出门之后就上船,一路到了这处荷园,却见陆象先早已乘舟在此等候。
六人会齐之后陈一哲说明了意图竞还是为了清音文社的那份晓谕告示。
所谓欲行事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晓谕告示其实就类似于后世某个组织的成立宣言,又似建造高楼大厦时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音文社又与江南各州的那些小文社不同,是以在这上面就愈发花费的心思多,尤其是自上次唐松对原本拟定的晓谕告示提出异议之后,这些江南各州的翘楚名士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要在文社的“文学主张”上高屋建瓴。
奈何文学主张的提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发非常之论者必为非常之人在这件事情上智慧、眼光及长时间的思考缺一不可。纵观历朝历代每一个有深远影响文学主张的提出者必定也是当世文坛的顶尖人物。
难度太大,加之诸名士们的高度终究有所欠缺,是以虽然意见很多,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终这些分散的意见都集中到了陈一哲手中,绞尽脑汁也定不下来,于是就找了陆象先与唐松共同参谋也就有了今天的这次荷园小集。
这些日子以来,上官谨一直跟随在唐松身边,对此事也知道的清楚“那……这回可定下了?”
“定下了”唐松领首间长吐出一口气去,不待上官谨再问先自道:“用的正是伯玉兄‘一反宫体’提倡风雅,提倡兴寄的文学主张……”
上官谨闻言笑出声来,作势向唐松一拱手道:“小历曲折,终成所愿。如此可要恭喜公子了……”
唐松也自浅笑。他对今天这结果并不意外,若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提出一套能切中时弊,成系统的好文学主张,那文学史早不知道该乱成什么样子了。当日他对那份拟定的晓谕告示提出意见时,便已料定了今日之事。
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早已证明陈伯玉的这套主张是在正确的时间提出的正确理论。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一点陈一哲及江南众名士不会看不出来,之所以当日定不下来又再经过这一番曲折,根子还是在南北文运之争,在陈子昂的出身及居地上。
恰如叶梦甫与袁三山适才所说,“陈伯玉的主张自然是好的,只是他毕竟成名于北地,如今人也在北地,至今连江南都不曾踏足
一百五十三章核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