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良久,曹操这才抬起头,看向夏侯惇,平静却又坚定的说道:“元让,既然子孝和妙才二人的大军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那便将他们唤回。这沛县,将会是我们与陶谦决战的地方!”
对于曹操的命令,夏侯惇自然没有丝毫的违背,将曹操的命令派人传达给曹仁和夏侯渊。在此期间,曹操的大军也暂缓了攻打沛县的进度,静等曹仁和夏侯渊的五万兵马到来。
……
却说在江东,孙策护送孙坚的遗体前往曲阿下葬,在丧事结束后举家迁往江都。孙坚到达江都之后,安顿家小,准备找寿春的袁术讨回其父旧部创立功业和为父报仇。当初在讨伐董卓之时,袁术曾私自向朝廷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名义上孙坚属于袁术的部下。故此,在孙坚丧命之后,袁术理所当然的吞并了孙坚的军队。
而就在这个时候,扬州有一个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会稽郡,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先生以为如何?”
张纮神色平淡,推托道:“我见识浅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没有什么帮助的地方。”
在古时候。家中父母去世,作为子女的都要守孝三年,以示孝道。当然,也有人不遵从。这是个人人品的问题,若是当官的这样做,那就别想继续干下去了;若是寻常百姓,倒也没有多大问题,最多是被人说道两句。也无伤大雅。
“先生谬矣!”
孙策在听了张纮的话之后,当即义正言辞的反驳了一句。张纮并没有因为孙策否定了自己的话而有丝毫怒色,脸上的表情依然是不温不火,倒是摆出一副听听孙策有什么话的表情。
“先生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先生又岂可行如此迂腐之事?古人言忠孝仁义,家中有长辈去世,服丧守孝乃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如今天下正值大乱之际,我等身为天下百姓的一员,若是有能力,自当要效忠朝廷,还天下清平盛世。我父去世,某原本意有守孝三年以尽孝道,奈何先父托梦,常言大业未成,心中难安。故此,为了先父大业和尽忠朝廷。我只能暂时的放弃孝道。”
言毕,孙策再次请求道:“先生,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还请先生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在沉思了片刻之后,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难时艰,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那一言为定!我马上开始行动!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现在全都托付给您。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
孙策把老母幼弟托付给张纮后马上赶赴寿春,去见袁术。他流着眼泪对袁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术聆其语言,察其举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过人之处。但要马上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让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袁术便说:“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们,召集兵勇。”
吴景以前常跟随孙坚征伐作战并有战功,被封为骑都尉,后来袁术被曹操打败退到九江时,袁术上表奏请吴景担任丹阳太守,打败前太守周昕,于是占据了
第四四五章 战事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