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上午开始,华沙、克拉科夫、卢布林、拉多姆,波兰总督区的每一个城市,城市内的每一个总督府办公地点前都排起求职的长队。
长队来源于贴满城市大街小巷的告示和报纸的头版头条。
为了将波兰总督府辖区打造成欧洲的模范生活区,波兰总督府决定大量招收行政助理人员,协助总督府的德国官员管理波兰总督区。
不仅如此,经过鉴别之后,关押在监狱中的前波兰政府行政官员中,只要确认没有做过明确的敌对德国的行为,或是没有散布反德言论等前科,一律予以释放。
除少数职务被德国派遣官员代替的人员,其余人基本都是官复原职。
这些波兰人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职务,获得的更是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薪水。
新上任的总督阁下签署总督令,明确规定波兰公务员与德国官员同工同酬,以及享有各种带薪休假、补贴等福利。
公务员们前脚经过考核,后脚便获得分配,获得属于自己的岗位,在德国派遣官员的领导下执行他们上岗后的第一个任务,进行人口普查及构建战时的户籍制度。
城市内,一个个街道委员会挂牌成立,宣告德国总督府的行政部门将触角【延伸至每一条街道。
城市外,镇政府获得重建,村委会也相继诞生。
波兰总督区街道办与村委会的干部们贴出告示,通知每家每户限期至街道办或村委会登记办理新户口,逾期不办者会被视作黑户投入集中营服苦役。
不仅是德国派遣官员。就连波兰土著构成的行政助理们。也敏锐的发觉户口登记中的异象。
异象极为明显。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有心人士便能发觉。
因为在以华沙为首的各大城市的犹太人隔离区,以及城外以奥斯维辛为代表的各个集中营中,户口登记也轰轰烈的展开。
新任总督发起的户口登记,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体现在户口本上民族一栏。
针对如何划分犹太血统,此次登记采用的是子女的民族属性以父母双方中非犹太族血统为准。
例如父母双方中,父亲为犹太人,母亲为波兰族,或是父亲为波兰族。母亲为犹太族,那么子女的民族属性均可划分到波兰族,可以无视父系传承的习俗。
面对波兰总督府中某些死硬派反犹分子的质问,陈道给出的回答是,优等民族既然是优等民族,那么它的血缘同化能力肯定强于劣等民族血缘同化能力。
一个相对优等的民族个体与犹太族个体通婚,只会将犹太族的血统同化为优等民族的血统,而不是被劣等民族的血统同化。
陈道敢于顶风作案不是想当然,而是有他的底气。
犹太人自从失去自己的家园,分散在欧洲生活。已经长达两千年,他们早已融入欧洲的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德国也不例外。
在德国,包括容克贵族以及以其为核心衍生出的军官团中,与犹太人通婚,或是祖上曾经与犹太人通婚,因而拥有犹太血统的军官不在少数。
数量更多的非容克系军官中,拥有犹太血统的军官更多。
经过统计,德国武装部队中,拥有犹太血统的人员数量高达十五万人,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例如新上任的波西米亚总督海德里希与德国空军二号人物米尔希元帅。
然而自国社党上台后,在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中将“犹太人”作出定义。
根据《纽伦堡法案》,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
《纽伦堡法案》还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民权利, 其他相关法案甚至将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发生性关系列入非法化。
可想而知,这个法案在那些拥有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仅仅是八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德国人间引起多大的恐慌与不满。
在以德国陆军为首的军官团的强烈抗议下,国社党不得不选择妥协与让步,通过颁发荣誉犹太人证书的方式来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发生在1937年,无论是在德国国防军,还是老希心中,德高望重的龙德施泰
第280章 救世主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