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何止是草率,简直是胡来!
刚才的所有任命几乎全是越级提拔,这在有明以来都是极为罕见的。一笔阁 www.yibige.com
大明官员尤其讲究资历,一个官员从寒窗苦读到秀才、举人、进士及第,而后进翰林院,下放到地方任正七品县令,而后根据政绩一级一级往上升,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是这个流程。
即便是有人越级升迁,也基本都是中低级官员,而且还会被其他官员瞧不起甚至产生矛盾。
譬如真实的历史上,杨嗣昌就是这么个被越级提拔过的高级官员,造成的结果就是朝中不少人看不上眼。
他针对农民军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本来是十分有效的,如实执行的话基本上李自成、张献忠就得玩完,奈何卢象升、曹文诏手握兵权的将官都与之不合,导致后来兵败自杀,如此可见越级提拔的弊端。
其实相比其他几条,这还是小问题,腾骧四卫营改组入驻内城、天雄军入京扩编、孙传庭组建新军、秦良玉越三级总督三省,也扩编。
银子呢?粮食呢?武器装备呢?
陛下该不是不知道养兵、练兵有多费银子吧?
以边军为例,一名步军月饷银是一两二钱银子加半石大米,一套盔甲外加战刀需要六两,如果是工部打造则需十两。
按朝廷折价一石大米一两银子(实际上物价很贵,经常一石大米需要一两多银子,尤其是北方大灾,粮价更是离谱),盔甲战刀算作用四年,折合下来养一个步兵一年至少需要二十九两。
骑兵就更贵了,月饷银一两五钱加半石大米,盔甲按照步兵价格来算,战马达多从宣府大同购入十五两一匹,内地军马消耗的标配是一天一束十斤的草,两三升豆,一年需要三百六十束草,十石豆,战马顶多用三四年,折损率很高。
养一个骑兵一年就需要饷银十八两加军马折耗十八两,再加上盔甲战刀,至少需要四十两。
粗略算下来一万步军一年共需二十九万两,一万骑兵共需四十万两。
就这还只是常态花钱,平时哨探、训练都有犒赏银,姑且平均算一年二两,如果要调兵作战,开拔费用不提,粮食和草料、豆料的消耗都要增加,招兵安家费五两,战死抚恤十五两……
陛下你这一下子就要征兵至少十万,全按步兵算一年就至少需要三百万两,再加上还有九边将近二十万军队,还有关内京营兵、各地卫所兵……
咱大明一年多少岁入,陛下你心里没个数吗?
崇祯把温体仁等人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他当然知道征兵要花钱,更知道这次的越级提拔定然会震惊朝堂,但那又怎么样,非常时期就要行非常手段。
提拔的这些人中除了韩山河他还不太熟外,其余人都在他整理出的那份名单中,在明末这些人都绝对称得上能人。
尤其是杨嗣昌和洪承畴,在崇祯心里都是统帅级别,武能上阵杀鞑子,文能提笔搞内政,少有的全能型人才。
在真实的历史上,杨嗣昌还有个旁人没有的优点——不怕背黑锅,非常得前任信任,但奈何前任实在不给力,杨嗣昌最终因为背黑锅而死。
洪承畴这厮虽然有污点,但崇祯也打算勉强接纳,实在是他现在太需要人才了,况且倘若不是山穷水尽,没几个大将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毕竟建虏能给的,不可能比他给的更多。
忠诚这东西,不是天生就有的,崇祯心里清楚,身为皇帝,应该懂得在什么局面用什么样的人。
相比于洪承畴、杨嗣昌这类全能型人才,孙传庭、卢象升的能力更体现在战术层面,譬如镇守一方的统帅以及独自指挥一场大战的能力。
在内政上洪、杨二人虽也很厉害,但相比于专门搞内政的温体仁来说又略有不如。
除此之外,目前在前线统领大军的五省总督陈奇瑜,统帅能力虽然不错,但却更适合做参谋,顺便接下户部的重任,当个全职的参谋和后勤总管。
这些人首先都不是东林党,其次也并非同一派别、或者同一系统,对农民军有主剿的,也有主抚的,对建虏有主战的,也
第10章 秦兵、天雄军、白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