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南京,因杜牧《泊秦淮》而盛名传于天下的秦淮河上,细雨正如丝。这细雨在河中击碎桨声灯影,却只能淋在花船上文人骚客的笔端,更浇不灭这风华烟月、金粉荟萃的六朝风流。
琴声淙淙,吴侬声软,余懋学已在画舫上微醉。同桌上的姚弘谟把玩着酒杯,在风尘粉黛环绕中笑道:“行之好文章!老夫把玩揣摩,如饮烈酒,如听大江东去词,击节畅怀!”说完,对旁边的录事道:“拿大觥来,老夫今夜兴尽方罢。”
余懋学字行之,婺源人。隆庆二年进士,此际三十一岁。本为官场新嫩,但大明官场并不一定以资历和品级论英雄。
姚弘谟以四品之尊,与余懋学等七品给事中和御史同席饮酒,呼朋引伴,在大明为常态。
成祖以后,明代六科的人员选拔,用“行取”之法。昔日进士榜上学渣,不能留京为翰林、京官的,还有一条通天大道,即“兰台捷径”。
“国家定制,必选部寺之英,郡县之良,老成练达,力有担当者始授。”当初外放郡县的二甲开外进士,有了工作经验后,一旦被选为科道官,“俟有劳绩,两转而擢京堂,不期月而简开府,年例则一岁而转方面,诚重之也。”虽然比不得翰林的天花板在内阁,但尚书有望。
且太祖用“科道官”,宗旨为“以小制大”,他们手中的监察大权,超过都察院的御史,职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天下万事给事中都能管一管,权力大的没边。
因此别看在座的除了姚弘谟和几个篾片清客以外,最高七品,但姚弘谟非但不会看轻任何一个,反而要巴结他们。
在座有一位隆庆二年进士,史朝铉字贯之的,跟余懋学一样,现任南京给事中。闻言道:“老大人说的是,行人兄真是铜浇的心,铁包着胆,如此攻讦当政,真我辈楷模——然则考成之法,由六科掌之,这惇大一条,尚有可榷之处。”
旁边一个叫王颐的御史听了,冷笑道:“荆人用考成之法,不过钳制我等,把持舆论而已。我朝祖制,科道超然于朝廷之外,百年来出了多少前辈好汉!荆人立考成法,以内阁总领其事,我等事关考成之事需报内阁——其中祸心包藏焉,贯之莫被他哄了!”
余懋学听了,点头道:“说的是,故我陈五事第一条即言及此,今上聪明果决,焉能被奸邪长久蒙蔽?我等拳拳之心,必蒙嘉悦。考成法实害民之法也,若此次建言皇上未纳,我下一本专门言说考成之弊害!”
史朝铉听余懋学如此说,不服道:“行人兄,考成法是对着官去的,如何害民?还请解惑。”
姚弘谟听了,插言道:“贯之,你在知县任上短,不知这考成法害民之处,情有可原。考成之法害民之处,最大一条是将赋税纳入考成。”
“张居正说,推考成法‘不加赋而上足用’,诸位听着耳熟否?宋神宗和王安石也说‘不加赋而国用足’,结果如何?”说完,冷笑几声。
余懋学听了点头,对史朝铉道:“老大人见得深,考成定了地方官赋税任务。考成之时,你少一斗米、一斤丝都是不行的,收到九成,也最多得个‘中’。若想完课,只能催征!催征之害民,还用问吗?”
史朝铉听了,喝了口酒,咂咂嘴笑道:“若如行人兄这般说,这征课可不完成?”
这话一出来,把姚弘谟和余懋学问住了。姚弘谟强词夺理道:“朝廷赋税,仰给东南,民力枯竭显之有年,如今再加征课,小民不免‘家家皆净’了!”
他引用海瑞治安疏一句攻击嘉靖皇帝之语,在座的心里明白其所指,都哄然大笑。史朝铉想说这征课非是加征,也不是要催积欠,只不过是让地方把本年度该征的收上来,有何害民之处?但不想惹人厌烦,就把这话头收了。
王颐见气氛有些古怪,叫道:“此处乃金粉之佳地,风雅之渊薮,如何谈‘征课’之俗务,乱我等之心哉?贯之兄,罚酒!”
姚弘谟道:“正是,贯之兄该罚。不过今日“歌女花船戏浊波”,不可用手中杯,须用皮杯儿方有雅兴。”
史朝铉听了,脸上如红布一般,连连摆手。身边的歌女听了姚弘谟指示,脸色微红,将他手中酒杯拿起来,把酒用口噙了
第七十七章 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