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新顺1730 > 第八零八章 上国心态(六)

第八零八章 上国心态(六)

    孟松麓转述了其学派的标准答案。

    然后就指着眼前刚刚竣工的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说道:“自古以来,未曾有开河而不伤民者。”

    “而这条河,一举四得,却不伤民,皆赖闲民之力。”

    虽然说,他们学派的复古授田尝试,被这几年的大基建搞得很狼狈,但孟松麓还是对这条运河赞许有加,承认这是一条基本不伤民的运河。

    权哲身沿途北上,也能感受到这条河的好处。

    这条贯穿淮河人工河道与长江的运河,绵延数百里,南北纵横。

    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分支。

    将整个淮河,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方格。

    这些方格,既可以灌溉,也可以通船。从工商业的角度,航运和棉花灌溉,都是这条河的好处,也是垦荒的那些人愿意出钱修的原因。

    但在工商业之外的好处,终究还是从苏北到长江的百万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这条河是沿着过去的范公堤修的。

    西边是河。

    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原本的范公堤上,形成了高高的堤坝。

    堤坝上,二期工程还要借助堤坝,在范公堤上修一条有厚路基的路。

    虽然海岸不断东移,范公堤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价值了。

    但是,作为海潮的第二道防线,这条靠着运河的泥土堆积起来的新堤,还是给了数百万人口极大的安全感。

    即便是遇到数百年一遇的大潮灾,运河土堆积起来的加固的范公堤,也能确保潮水到此为止。

    无论怎么看,修运河都是没错的。

    哪怕,那些资本出钱修这条河的目的,压根没考虑二道海潮、内部阻水等民生问题。

    但结果在这摆着,确实使得百姓受益。

    而且这条河也算是江苏一系列改革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算是真正贯彻了“募役法”的改革。

    对这条河,孟松麓不吝溢美之词的。


    “此河既通,不提棉花豆饼小麦的运输。”

    “只说资本沿河北上,河流两岸,皆可得兴国公所言的工商之利。织机下乡,棉纱下乡,两岸百姓的生活,十年之后,亦可与南通周边看齐了。”

    “哪怕是我们的乡约村社,也可受益。”

    “但是……”

    溢美之余,孟松麓很自然地话锋一转。

    “但是,如齐可得鱼盐之利;秦若学齐,便是刻舟求剑了。”

    “是以习斋先生,才要讲实学。将欲动而立功者,不可不知天文、地理、舆情等等。知此学问,方知何事可做,何事不能做。”

    “我言,欲富,先挖河、修水利,此正道也。”

    “然而,闲民在此、与闲民在彼,这又不同。闲民事,江苏可以这样做,别处未必可行。”

    “鹿庵兄还是要得其意,而不该学其形。”

    “秉实学,知地理、经济,然后方可救世济民。”

    “上国之大,西抵黄沙、东延沧海。各处之不同,非朝鲜一国所能比。”

    “圣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而改之。”

    “然于鹿庵兄,此番上国求学,当择适者而从之。江苏之善,于江苏为善,为别处为恶。此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此间道理,又非要知本土国情地理,懂经济学问,方可分辨何等可用、何等不可用。”

    “又如本派对闲民的看法,自然正确。”

    “但,为政者,难在如何控制闲民而不伤,如何不使闲民多且无业而致乱。”

    “既为士大夫,当平治天下。”

    “闲民不堕,亦不应被暴惩。这是理。”

    “而如何让闲民不至于出问题、又如何保证百姓生计。这是政。”

    “理与政之间,便要靠实学经济学问,否则便是空谈。”

    权哲身深以为然,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连声称谢。

    孟松麓的话说的足够明白了。

    闲民这个群体,是要被正名的,



第八零八章 上国心态(六)  
望舒慕羲和推荐:  
随机推荐: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云隐惊天  恒王  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新顺1730"
360搜"新顺1730"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