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西戎人的本性
陆森身上的‘仙人’光环很重,大多数人看他,都是带着厚重的滤镜的。
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外。
比如说他的枕边人,也比如说庞太师、包拯以及汝南郡王等人。
汝南郡王依然上朝,所有人都知道他其实是太上皇,但赵宗实坐上龙椅后,名讳是赵曙……这个名字是代表他是先皇赵帧的儿子,而不是汝南郡王的孩子。
所以汝南郡王依然还是汝南郡王。
当然,汝南郡王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就是了,反正坐皇位的是自己的儿子,有何干系!
在听着陆森已经提前与官家说过变法的事情,朝中绝大多数的大臣们都开始议论纷纷,惊讶于陆森的先知先觉。
王安石抱着笏板,忍不住抬头问道:“敢问官家,陆真人如何评断此事?”
赵曙此时还算比较青涩,没有多少城府,见有人问便答道:“姐夫曾说,若是王爱卿谈及革新朝政,那势必会有很多人反对。然王爱卿性情执拗,且做事过于绝决,定会想法让所有反对革新朝政者闭嘴,赶离朝堂。”
王安石听到这里,神情恍然。
他心里清楚,陆森的评价是对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而其它大臣听到这,看王安石的眼神都怪怪的。
最近王安石颇受官家看重,且已经隐隐有接任庞太师的迹象,毕竟庞太师已经很年迈了,快是要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此时的王安石可谓是当朝红人,还是庞太师的默认继承者,真要因为革新朝政而将他人贬离朝堂,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在包拯离开朝堂后,几乎没有人想与王安石正面对上,也只有苏轼这个刚从杭州调回来的愣头青敢这么做了。
很多人内心也清楚,苏轼算是陆真人的‘心腹’。
而官家明显也很看重陆真人,后者也是皇亲国戚,因此苏轼与王安石之间的争吵,本质上就是皇家的内部在争宠罢了。
听着王安石的问话,赵曙凝神思索了会才说道:“姐夫曾说,无论革新党,或者是保守党,皆会言之有理,可朝廷弊政亦真实存在,因此实行新政是无可避免之事。”
革新与保守两词并不算新词,况且望文生义,朝堂上皆是读书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听到这里,王安石大喜,而苏轼则有些黯然。
至于其它朝臣,神色更是皆有不同。
只是赵曙又说道:“姐夫又言,若是按王爱卿的性子,这新政多半是要出问题的。”
王安石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没有了。
苏轼轻笑了起来,甩了旁边的王安石一眼,有些得意。
王安石忍不住出声问道:“那陆真人又有何良策?”
“姐夫说,新政是要有的,但不能一下子走得太快。”赵曙笑道:“他说可以找个县郡做试点,实施新政,这样子可以看得出来新政效果如何,益处如何,不妥之处又如何。好的便全国推行,若有不妥之处,便可局限一县一郡之地,想要更改错漏也比较方便。”
听到这里,朝臣个个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皆是脸露佩服之色。
庞太师摸着发白的胡子,笑道:“不愧是陆真人,果然胸怀气魄。”
王安石想了会,点头赞同这作法,确实是稳妥之举。他现在要求不高,只要新政能有实施的苗头便行。
以苏轼为代表的保守派也认同这种做法,现时北宋的党争还不算严重,这段时期的士子们,也确实是有些抱负的。
他们反对王安石变法,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真的觉得变法太过于激进,恐会引得山河动荡。
接下来的气氛就和睦多了,众人商量了大半天,经过各方建议和权衡之后,新政的试点,放在了广州!
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州现在算是大城,人口多,其处南蛮地区可开垦的土地还是挺多的,潜力高。
另一个原因便是……广州算是远离中原,又是大港大城,交通也挺方便,政令易通行。新政若真有什么问题,也几乎不会波及到中原地区。
当然,新政
第304章 西戎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