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在襄阳也只是待了三天,甚至没等李婉儿将教材编撰出来,就带着箫欣茹乘船前往武昌。
他走后,名义上张嫣虽然以主母的身份当家,但政务院,军政院和法院的具体事物,却也不能插手其中。
莫说几位院长,就连内务府十多位处长,想要罢免都必须先请示过他。
虽然他答应和张嫣生孩子后,张嫣几乎不可能再背叛他,但秦宇也不想将来出一个吕后慈禧之类的人物,所以必要的限制还是需要的。
不单单是人事方面限制了,就连财务都有李婉儿监督,后宫有德王妃制衡,这也是他明着宠溺张嫣,暗里放纵德王妃的原因。
就是希望她私底下和张嫣对着干,这样既不影响内务府的正常运作,又能让张嫣没有精力胡思乱想。
如今政务院和法院让秦宇颇为满意,内务府基本完善,都察院不着急也简单,唯独军政院让秦宇不放心,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虽说哪怕让武人做大,他也不会以文抑武,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最好还是能找到一条既能将武官牢牢的控制住,又能不削弱战斗力的办法。
可纵观历朝历代,都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汉唐,宋明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前两个朝代都是没有控制住武将,最后杀的昏天黑地,乱了近百年。
后两个朝代倒是控制住了,结果更悲催,最后白白便宜了外族,不但人口损失更大,文化也更甚。
或许唯有后世的天朝,真正做到了两全其美,但秦宇自认他复制不出来那种模式,所以能借鉴的也就不多。
一路上,秦宇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一旦正式开始统一天下,军队的壮大会达到一种史无前例的地步,在没有统一天下之前根本没精力再进行改革。
而一旦天下一统,届时数百万军队想要彻底革新,势必会走上刘邦和老朱的后尘,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
时值九月,秋高气爽,沿江两岸各地都在忙着晒稻谷,处处飘散着稻谷香,一座座高大的稻草堆随处可见。
船队走走停停,所看到的是和北方绝然相反的一种民生百态,各地的商铺,田地基本上已经清查完毕,正在开始收税,可见吏员互调这一招,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直到九月底,船队才抵达汉江口,秦宇并没有立即前往武昌,而是前往汉口造船厂,箫欣茹倒是归心似箭去了武昌。
河岸边,望眼望去,一艘艘战船已经接近完工,若非战事耽搁,现在怕不是早就下水了,而离开时才筹备的铸炮厂,也已经开始铸造大炮了。
在造船厂转了一圈,鼓励了一番,秦宇这才前往军营,四个镇和两个炮灰营都在汉口这边,两个火铳营则是在武昌,水师营依然在北面的湖里训练。
如今华军的军力部署是南北差不多,第三镇驻扎在郧阳一带,第四镇驻扎在汝州一带。
第五镇,第六镇,第九镇,第十镇,外加两个炮灰营,火器营和骑兵营,驻扎在开封府和汝宁府。
第一镇,第二镇,第七镇和第八镇,两个炮灰营,两个火器营,水师营,则是驻扎在武昌附近。
襄阳反而没有多少兵力,除了飞凤营,也就两个刚刚组建的火器营,火铳都还未装备齐全,至于炮兵营,同样只有一个空架子,因为各镇的大炮都还未装备齐全。
虽然襄阳没多少兵力,但秦宇却并不担心有人敢偷袭,一来是襄阳被包围在中间,大规模兵马偷袭不存在,小规模偷袭,恐怕没人有这个胆子了。
胆子最大的孙传廷搞偷袭死在了南阳,卢象升上次偷袭也撞得头破血流,铩羽而归,纵观天下,有魄力偷袭襄阳的人,还真没有了。
江北大营,此时喊杀声震天,空旷的四野上,到处都是训练的新兵,四镇七成以上都是新兵,反观两个炮灰营到全部都是老兵。
这些新兵都是从湖广各地招募而来,有的已经训练了两月有余,有的则才训练半月,虽然军服兵器都已齐全,可有甲胄的却不足两成。
“大王!”
江北大营是秦铁在负责,老早就带着一众军官在营门外迎候。
第411章 最不愿对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