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连击
于洪武的军队之所以能得到攻城演武第一名,关键就是他有绝活,他手下有一支一百五十人的竿军,由五十名进攻士兵和百名撑竿手组成,利用竹竿攀爬上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五十名士兵送上城头,很多时候,守军明明知道他有这样一支军队,但依旧防不胜防。
关键就在于光送上城楼还不够,还要有强大的战斗力,能支撑住敌军反扑,掩护主力军杀上城头,所以五十名进攻士兵从数万士兵中挑选出来,精瘦、勇猛,武艺高强,像五十只豹子,个个能以一敌十。
此时,距离关城两百步外,三千名宋军士兵注视着黑黝黝的关城,天公做美,没有月色和星光,乌云底垂,关隘上漆黑一片,但最东面挂着一盏灯笼,就仿佛悬在半空,在黑夜中格外刺眼。
灯笼当然并不是半悬在空中,而是挂在烽燧的烟囱上,使于洪武看清了烽燧的大概轮廓,漆黑的夜晚使于洪武改变了作战计划,他们不用走悬崖,而是直接上城,紧靠烽燧一头上城,利用时间差夺取烽燧和城墙。
但时间已不容他们再犹豫,于洪武低喝一声,“上!”
一百五十名竿兵爬起身,在关城东面疾速飞奔,后面三千士兵也迅速向关城靠拢。
夜色深沉,一百五十人已渐渐靠近了城墙,此时他们距离城墙还有三十余步,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用的竹竿并非普通竹竿,长约四丈,非常坚韧,不易折断,进攻士兵抱着竹竿在前面,腰佩战刀,后背盾牌和一支精钢短矛,两名撑竿士兵站在后面,长得身材高大,强壮无比,他们不需要太高强的高强,但需要超越普通人的体重和力量,能支撑住士兵上城,在上城阶段,两名撑竿者才是重中之重,
他们已经训练了数千次,早已配合得熟练默契,这时,城头上几名巡哨士兵去了西面,机会来了,为首指挥使低喊一声,一百五十名士兵同时奔跑起来。
五十名进攻者奔至城下,一跃而起,在城墙上疾奔,后面的百名撑竿者紧握长竿向前奔跑,上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五十名进攻者已经奔到城头,在长竿奋力支撑下,他们纷纷跃上了城头。
城头上,近百名士兵正裹着毯子靠墙而睡,谁都没有想到死神从天而降,杀戮骤然而来,很多人还没有醒来,便被精钢短矛瞬间刺穿了咽喉,当场毙命,城头上恐慌地骚动起来。
另外还有十名士兵是负责解决烽燧,烽燧靠山体而建,高两层,顶层有火油和柴堆,六名士兵架起了两座人梯,另外四人攀着人梯跳上了屋顶,将火油和柴堆扔下城墙,其余六人则杀进烽燧内,里面熟睡中的五名士兵还没有醒来,便被杀死在梦中。
百名撑竿士兵已经放下了竹竿,利用上面抛下的十座绳梯迅速攀爬上城,他们的任务是夺取并开启城门。
就在一百五十名士兵上城的同时,三千士兵也奔跑起来,城头已经被完全控制,城门吱吱嘎嘎被拉开,三千士兵汹涌地杀进关城内
这时,五十名进攻士兵已经不见了,他们在一名投降士兵的带领下,沿着一条小路向山顶攀去,数里外的山顶上还有一座烽燧,这座烽燧距离关城太远,听不见关城内喊杀声,但能看见关城上的烽燧火光。
不仅如此,山顶上烽燧还能清晰看见黄河上的情形,如果几百艘战船在天亮后渡河杀来,烽燧上的守军也能看见,会立刻点燃烽火,通知南面十里外的另一座烽燧。
而南面的烽燧虽然看不到孟津关的烽火,也看不到黄河上的情况,但它能看到洛阳城,它的任务就是通知洛阳城。
三座烽燧便构成了北邙山的警报体系,敌军从北面黄河进攻,洛阳就会立刻得到消息。
此时已快到五更时分,黄河北岸的两万骑兵开始率先登船,骑兵们牵着战马一个接一个上了船只,他们的任务也非常紧张,要连续渡河两次,第一次要渡过两万骑兵,这两万骑兵将直接杀向洛阳城,如果能直接杀进城内,当然最好,如果杀不进城内,也可以杀奔新安县,截断新安县一万守军的退路。
这就是杨再兴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快,但对进攻士兵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须环环相扣,一环失败就得不到最好的战果。
第966章 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