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前往襄阳,一路之上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来迎,欢呼、祝福声不绝于耳。燃武阁 m.ranwuge.com
彩车内,孔苗听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有如身在梦中。
她从张兰的嘴里得知杨安玄搭救她一家人的情形,又从父兄的嘴中得知杨安玄在雍州广施仁政,深得民心,这些天坐在彩车之中听到盛况,方知不虚。
冉氏感叹道:「妹婿真是了不起的英雄。」转而看着满面红晕的孔苗,心中却暗叹了口气,做一个英雄人物的妻子并非易事。
孔苗不知嫂子心中所想,脑中想起《战国策》孟尝君就国于薛的那段记录,「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玄郎功业当不下于孟尝君。
襄阳城北码头人山人海,阖城百姓听闻杨刺吏迎亲归来,纷纷出城相迎,孟龙符带了千名军兵在码头维护秩序。尹纬身着青袍,挤在人群之中观看。
尹纬五日前便来到襄阳,得知杨安玄前往洛阳迎亲,便在驿馆住下,等候杨安玄归来。
这几日,尹纬到弘文庄拜访,看到了正在修撰儒藏的大儒郭高和淳于综,这两人原本是长安开馆授徒,没想到都来了襄阳。
尹纬并不看重儒学,但他却知道儒学对教化百姓、加强统治的重要性,天子姚兴也在推广儒学,邀请大儒前往长安,但相比小小的弘文庄,反而有所不如。
接着尹纬到西集逛了逛,这里曾举办过拍宝会,秦国有商人在这里购到宝物进献给天子,得了嘉奖。虽然襄阳集市尚未完工,但显露出来的火爆人气却让尹纬再吃一惊。
穿着各式服饰的商旅穿梭在集市当中,小商小贩有如过江之鲫,南北商品应有尽有,集市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迎来送出,尹纬被襄阳集市展露出的活力所震惊,这是一条流淌着财帛的河流。
第三天,尹纬向驿卒打听屯田所在,带了随从出南门来到二十里外的屯田,秋粮已经收割,麦田露出金黄的底色,有不少农人在道边开挖沟渠。稍远一些,排成方阵的屯军拿着棍棒正在操练,「一二一二」的口令声随风传来,尹纬知道这是杨家练兵法所述的操练。
再往前走,看到不少人正在起造房屋,看得出这百余户人家的村庄是新建而成的。
以讨水喝的名义尹纬向老者打听,才知老者姓余,一家七口数月前从秦国被赎卖回晋国。
余德还乡将父母的骨灰安葬后,听闻襄阳招募屯民,便携家到了这里。官府发给了农田物资,趁着农闲,一家人准备起几间棚屋,钱粮可以先向官府赊借,以后用税赋偿还。
余德笑呵呵地道:「仆家中一共有丁男三人,丁女两人,孙儿孙女尚未成年。官府给了二百亩田,还有百亩桑田,税赋交四成,开荒所得的地归自家,这样的日子仆活了一辈子也没想过。」
尹纬将粗陶碗递还给余德,道:「老丈,这村里的人都是屯民吗」
「是啊,有从秦国来的,也有魏国和燕国的」,余德叹了口气,道:「与在胡虏处为奴相比,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说话间,孙儿余应与一伙孩童蹦跳着归来。看到祖父身边的尹纬,有模有样地揖了一礼,道:「仆见过长者。」
尹纬还了一礼,对余德道:「令孙聪慧,必能光大门楣。」
余德笑呵呵地道:「借先生吉言。仆受了一辈子的苦,只希望孙辈能过上好日子。」
回襄阳的路上,尹纬沉默不语,从余德嘴中得知余应之父在那伙操练的屯军之中,他可以想像秦军若来,这些得田得地看到希望的百姓会拿起刀枪以死相拼。
船停靠在岸边,杨安玄与孔鲜登上艨舯舰,孔苗一身嫁装,头盖红绸,手持团扇遮面,出舱相迎。
杨安玄与孔苗对拜
,温柔地上前牵起孔苗的手,感觉到少女轻微的颤抖,杨安玄微笑道:「娘子,随为夫回家。」
一对新人出现在船舷之旁,百姓的欢呼声有如雷动,压过了锣鼓的喧闹。孟龙符等人单膝跪倒,千名军士齐声高呼,「恭迎主公、主母归来!」
人群之中,尹纬只觉心旌摇曳,杨安玄以人为本、以儒教民、屯田取粮,兴商聚财,尽得军心民心,假以
第三百零七章你来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