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刻薄寡恩,顿时让很多臣子的内心凉了一大片,哪怕是活着回来的虎大威,秦翼明等人内心都是悲愤不已。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卢象升的死引起的震动不止这一点,这就要说到他本身的魅力了。
一是身先士卒,卢象升是个军事指挥官,不过每次参与作战,他总是不惧死亡,冲锋在前。就算是后来他当到高级将领了,在战场上依然亲自上阵冲杀,给士兵做表率。
有一次,他的仆夫死于马下,他的马也被射死,同时,他的额头也已经中箭。但是,卢象升依然毫不畏惧,依然提刀下马步战。吓得敌人只得逃跑,还称呼卢象升为“卢阎王”。
正因为卢象升勇猛不怕死,所以士兵才那么拥戴他,听从他的指挥。而他的军队也因此有极强的战斗能力。
二是正气满满,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会正气满满地对军队进行正面宣传,用忠君爱国、保家卫国这样的思想来激励将士们。
在战场上,他也会慷慨激昂地向将士们宣讲。因此他的军队总是激情澎湃、一往无前。
有一次,他和他的军队被困三天,粮水断绝。但是卢象升依然坚持鼓励大家,卢象升与士兵同甘共苦,也是三天不喝一口水。凭着一股儿,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实现了突围。
三是道德高尚,卢象升虽然身为朝廷高官,拥有无边的权力,但是,他从来不贪恋权贵。他的亲人去世,他就坚决要求回家丁忧。
这在当时的明朝,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包括杨嗣昌等人,都以工作繁忙,皇帝离不开他,需要“夺情起复”为由,不愿意回去丁忧。实际上是贪恋权贵,同时不想在政治斗争中落败。
而卢象升却多次要求回去。在皇帝拒绝他的要求后,他依然把孝服穿在身上。后来又觉得穿在身上在战场上不太像样,于是又把孝服穿在里面。直到他战死,那孝服还在他身上。
或许卢象升的行为在崇祯眼里,估计是卢象升在用崇祯需要他的这件事上,逼迫崇祯做出一些决定,而崇祯又是个执拗,吃软不吃硬的人,所以也有这个原因。
四是顾全大局,卢象升知道,明朝军队之所以经常打败仗,就是因为党争太厉害,大家互相扯皮,不能协调配合。
因此,他多次呼吁官员们要捐弃前嫌,协调配合。同时,还向皇帝多次上奏,要防患于未然,在粮草、军队等方面,预先筹划,免得临时出现敌情,手忙脚乱。
卢象升的英勇善战、正气凛然及顾全大局,让他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度肯定。
因此,崇祯皇帝多次提拔他,最后把他提拔为兵部尚书,在战场上总领天下兵马。同时,还连续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有一种说法是四次)。
而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引起了杨嗣昌以及太监高起潜等人的嫉妒不满,因此,他们无论在战场调度,还是在粮草调拨上,都对卢象升多方掣肘。
致使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总领天下兵马,实际上,他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两万人。
崇祯皇帝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出于他多疑的性格,害怕卢象升势力做大,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一方面嘉奖卢象升,另一方面又默许杨嗣昌、高起潜的掣肘行为。
卢象升的死,也正是明朝末年政治生态及战场态势的一个浓重缩影,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将不能珍惜,明朝走向灭亡,也是必然之事。
崇祯的这种对领兵武将的多疑,不仅仅是明朝多年来的以文御武的格局,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时候,带兵的武将们经常欺骗朝廷。
虽然还没到军阀的地步,但是这也是崇祯不能允许的事情。
这个时候,孙传庭实在是看不惯杨嗣昌,当即就在朝堂之上请辞,崇祯也没客气,直接就把孙传庭一撸到底,贬为庶民,赶出了朝堂。
散朝后,杨嗣昌对崇祯说道“陛下,臣以为,孙传庭如此藐视陛下,在国事艰难之际,以一时意气之争,置国事于不顾,紧紧贬为庶民,这以后,朝臣可就不稳了。”
崇祯怒道“他们敢!是觉得朕的刀剑不利乎?下令,把孙传庭给朕关进天牢!”
刚走出皇宫的孙传庭随后就被锦衣卫给抓了,送去了天牢里。
如今失去了卢象升和孙传庭,杨嗣昌便举荐洪承畴承担防
第233章 自毁长城的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