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我要做阁老 > 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

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

    帝王所图治,务学当为先。

    这句话意味深长啊。

    由于专修的是嘉靖朝历史,徐言对于这位道君皇帝的理解可谓是全方位的。

    嘉靖的诗作并不多,传世的更为罕见,但这位大明天子还是留下几首好诗的。

    其中有一首诗是嘉靖帝御经筵讲大学衍义有感所作。

    全诗为:

    帝王所图治,务学当为先。

    下作民之主,上乃承之天。

    致治贵有本,本端化自平。

    人君所学者,其序有后前。

    正心诚其意,志定必不迁。

    吾志既能定,理道岂复颠。

    身修本心正,家国治同然。

    国治乃昭明,万邦斯协焉。

    于变帝尧典,思齐文王篇。

    万国修身始,朕念方拳拳。

    经筵即臣子为皇帝讲学,虽然此模式于宋代正式制度化,但真正鼎盛是在明代。

    明代经筵的授课方式是在英宗朝确立的。

    英宗以冲龄即位,三杨十分关注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亲自制定经筵仪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遇寒暑则暂免。

    除去每月必须的三次经筵,还有日讲,亦称小讲、小经筵。

    明人对于经筵的重视程度极高,认为“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一月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月之进。盖人之心思精神有所繁属,则自然强敏。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

    帝王也是人,是人总会有惰性,时间长了便会不想御经筵。他们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诸如圣躬违和、祁寒盛暑,尽可能免除经筵讲学。

    这时候就到了言官们发挥的时候了,他们会发表谏言:“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莫要于经筵。”


    总之,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促使君王接受经筵。

    总的来说,圣明之君都是很认同经筵这种讲学方式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弘治帝。

    相较之下,嘉靖帝在历史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怎么好了。诸如什么道君皇帝,一连二十年不上朝。

    其实在即位之初,嘉靖帝还是很勤勉好学的。

    以亲藩身份即位,他迫切需要用礼法证明自己。

    而经常性的御经筵,营造勤勉君王的形象很重要。更不要说临朝处理政事这些基本操作了。

    可以说在嘉靖十五年之前,这位皇帝还是很称职的。

    嘉靖不上朝乃是中后期了,原因多种多样。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嘉靖二十一年,天子御翊坤宫,却差点在睡梦中被宫女勒死。

    死里逃生的嘉靖帝心有余悸,索性搬出了紫禁城改住西苑。如此一来,开始了二十年不上朝的潇洒人生。

    这首御经筵讲大学衍义有感当然是嘉靖帝早期所作。当时他还是个勤勉好学的典范,作为君父以身作则给天下读书人作表率。

    明代的统治基础有两点,一为孝。

    正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

    其二便为学。

    太祖皇帝朱元璋创立了户籍制度,将天下子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当爹的是做什么的,当儿子的也必须子承父业。

    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

    如此一来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阶级固化的现象。

    那么科举制度便是调节平衡,使普通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

    四书五经很繁杂,八股文很难写,但正因为如此,普通百姓才有希望。

    那些富贵人家的纨绔公子整日钟鸣鼎食,美妻娇妾环绕,安逸惯了自然不会愿意去做这么苦的事情。若是运气好了,还能荫个官当当,最不济去国子监做个监生也是极好的。

    若是读书很简单,这些纨绔公子怕是要将普通百姓唯一的希望也扑灭。

    开科取士虽然有局限性,但却是当时最合理的选拔方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  
一袖乾坤推荐:  大周不良人  振南明  南明第一狠人  奋斗在晚明  寒门首辅  
随机推荐:  狂妃来袭:腹黑王爷诱入怀  最强小神农  纵横天下从铁布衫开始  山村小神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我要做阁老"
360搜"我要做阁老"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