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上朝,李兰将东吴江夏增兵之事奏报刘禅,百官各疏己见,有欲为先帝报仇言战者,也有说国家新丧不宜加兵言和者,一时之间争论不休。刘禅左看了看,右看了看,最后还是望着李兰,问道:“将军之意如何?”李兰当然是主张言和,可关键是出使东吴的应该是邓芝,现在让他上哪去找人选?李兰转眼看着满朝文武,哪个有滔滔雄辩之才?众人见他目光扫过,也都安静下来,听其消息。
李兰微微咳嗽一声,转对刘禅道:“荆州紧要万不可失,陛下可下诏郭淮小心守御,白帝城李车骑也应整备军马,随时东去救援。但微臣以为连吴抗曹之策不能轻变,只是恐无人能前往东吴为使。”话刚说完,就听有人道:“下臣愿请命前往。”众急视之,正是光禄大夫严鹏。
李兰也知道严鹏有辩才,但其与东吴有很深的仇怨,怎适合担当此任?刘禅并不就此答应,仍旧看着李兰的意思。严鹏也知道李兰心中的顾虑,又奏道:“下臣定不辱使命,还请陛下决断。”又看了他一眼,尽是期盼之色。
严鹏这年来确实为李兰出了不少力,或者他本人只是想回乡看看,李兰终于点了点头。刘禅便道:“卿既有如此报国之心,朕心甚慰,就依卿之奏。”严鹏再拜谢恩。刘禅又问道:“众卿可还有本奏?”
谯周顿时又冒了出来,道:“臣有本奏。”李兰看着他,才恍然记起,还忘了一件事情,给刘禅选媳妇。不等他多想,谯周便已经开口奏事,所言不过也就是其奏折上所言。等他说完,蒋琬便立刻站了出来,高声道:“先帝驾崩不久,陛下孝期未满,怎能妄言立后之事?”李兰也才顿时想起,古人要守孝三年,谯周又不是白痴,怎么会上这样的奏折?
谯周却不慌不忙地道:“下官所言乃是立后,并非娶后。可在众位夫人之中,择一贤良者,端正名分,并不有碍孝道。”这样说来,原本有些反对的,也都觉得有理,而且皇帝继位,也应该立后和册封太子。于是众人都将眼光望向刘禅,这事毕竟要他说了才算。
刘禅沉吟片刻,忽然道:“谯爱卿所言甚是,但朕却是要娶后,而非立后。”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就连谯周也急忙劝谏道:“陛下慎言,此议不合礼法,万万不能。”群臣也都出列谏言。李兰却呆立在旁,不知刘禅唱的是那出。
蒋琬等人一一劝谏之后,刘禅才略带怒气地喝道:“提出此议的是你们,反对的也是你们,朕这皇帝倒还不当了也罢。”又转问李兰道:“将军意下如何?”李兰却不敢招犯众怒,也随着大流道:“此事确实与礼不合,可否再议?”刘禅见他也这样说,脸色顿时沉下,挥手便让内侍退朝。
李兰退回府中,一路都在想着,刘禅刚当上皇帝,就昏聩到这等地步?刘备刚死不久,居然敢说出娶亲这话来,真不愧是鼎鼎大名的阿斗。容儿看着李兰一脸沉闷之色,知道朝堂上必然有难断之事,很体贴地为他捶背揉肩。李兰正享受着这幸福的温存,却又有家将来报,张绍求见。只好让容儿暂时回避,请其入内。
张绍,李丰二人现在是后主刘禅近臣,与李兰也关系不一般,特别是李丰奋不顾身地替他挡下赵云那一拳后,李兰对其更是另眼相看。张绍幼时就与李兰熟识,又是成都百官中第一个向李兰示好之人,两人相处也就不同寻常。而且李丰,张绍二人也都算是青年才俊,稍加时日,便可托以重任,是以李兰对二人也确实上心。
张绍进来行礼入座,李兰便开口问道:“子非(虚构,如果那位朋友知道,请发给我)前来,不知有何要事?”张绍恭声答道:“特为适朝上之事而来,不知将军对陛下立后之事是何意见?”李兰不想对方也居然关心这个问题,而张绍常在刘禅身旁,莫非能揣测圣意?当下答道:“陛下大位已定,确实该早正中宫,也好安心国事。但是蒋大人所言亦甚为有理,先帝驾崩不久,陛下怎好就此立后?”
张绍听李兰口气也似乎赞成立后之事,心中甚喜,乃道:“蒋大人言语太偏,需知天子荷国之重,岂能再为后宫分心?既然陛下能有此意,做臣子的不正该顺应其心么?”李兰心中自然很想让刘禅大婚,只是礼法不合,自己也不敢公然支持,遂再问道:“子非常在陛下身边走动,莫非是陛下心中已有皇后人选?”张绍急忙道:“正是如此,所以下官才奉陛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