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得了那么多奖,实际上这么差,压根就是个幻觉!”。
贾璋柯认为第五代电影导演们的这套拍片模式,是成功的,毕竟获得了国际承认。
但这个成功模式也开始在误导【中|国】电影。因为就连擅长拍城市题材影片的黄.建新居然也在拍摄一部第五代得奖模式的电影【五魁】,接着是何.平的【炮打双灯】、李.少红的【红粉】。
望着电影中的张式摄影、陈式异国情调,以及同样的对现实的无动于衷,同样的对问题的熟视无睹,贾璋柯他们开始失望了,开始不满了!
贾璋柯他们仿佛一下有了责任感,他们觉得:不能让这帮人搞了,咱得弄点实在的东西,得发言,得拍东西了。
于是三个人决定要拍点东西。
制作电影是一件需要集体力量去完成的事情,他们只有三个人,很自然地想到要有一个组织,能够长期作为一个号召,吸引更多的朋友参加,尽量长久地做与电影有关的一些事情,哪怕是作为一个在一起谈论电影的组织也好。
于是“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就此成立。有了名号,下来就是寻找拍电影的机会了。
但是你没有机会,这时可不是后世谁都可以当导演。
这时在电影学院大家认为导演只能是导演系的同学才能够担任的职务,其它系的同学只能是他们的助手。
这在一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也就是说导演系同学在入学时直至以后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特别是在第五代的导演们获得成功之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育被成功地证明以后,导演系就有了急切培养大师的渴望,不管对象是不是刚离开家的十七、八岁的孩子。
当时有一个导演系同学听说他们要拍片,对贾璋柯说:拍一个也好,拍过之后就会知道拍电影不是这么容易。
42、1996--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