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另结新欢。但老妻毕竟照顾了自己大半辈子,直言休妻太过残忍。于是写了副上联故意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给为他整理书房的老妻看。妻子看了后,提笔续写下联道:“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很是惭愧,便放弃了休妻的念头。见丈夫回心转意,麦爱新的妻子又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亦挥笔续写道:“老婆一片婆心。”“老公”“老婆”也就这样在民间叫开了。
唐代男子多自称“某”,也有谦称“仆”的。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史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
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史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史为“某刺史”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史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史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史,也是“某刺史”或者是“某使君”,而刺史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史的自称——“某”。
例如,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为“某”,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某”。
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例如,张文瓘为大理寺卿的时候,获罪的人都说:“张卿所罚,不为枉也”。
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例,《开元传信记》中记载,裴宽审案,曾接到状纸,为两女子争猫,其状纸云“若是儿猫,即是儿猫。若不是儿猫,即不是儿猫”,这状纸也可为一笑。
唐代官员有自称为“卑官”者,但记载中很少见。《大唐新语》卷三有拾遗王求礼谓钦望说:“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岂国之柄耶?”
另外,百姓见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臣”,这可见于明皇逃难时和一蓍老的对话,以及德宗出巡时与一农民之对话。
二、唐人的节日
基本上,唐代是一个非常具有娱乐精神的时代。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第一,节日多,基本是逮着个机会就过节,而且发明了不少新的节日,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像什么中秋节啊,清明节啊,都是这时候兴起的。
唐代节日到底有多少呢,以公务员们放假为例吧,统计如下:
正月初一、冬至长假七天(节前三天、节后三天);
寒食和清明加在一起过,放四天;
中秋节、夏至及腊八放假三天(节前一天、节后一天);
正月初七、十五日、晦日(正月最后一天)、
春秋两社(春社约在二月初,秋社在秋分前后)、
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放假一天。
每十天休假一天,这叫旬假,或休沐。
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各十五天。
皇帝的生日,放假一到三天。
共计115-117天。这是固定假——跟现在相比,双休日加法定假日,为115天。说唐代公务员十天才一假的,其实放假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少啊——而且是越来越多,因为后来又有了道诞节什么的……
还有临时假,比如你家孩子结婚、冠礼,出门,生病等等,都是有假的,人性化得很啊。
唐德宗的时候又加设了一个中和节,理由就是三月份节日多了,有的重合了,多没意思啊,所以二月份加个节吧……
从过节来看,唐朝皇帝们,真是好领导啊。
另外,唐代过节日都有一套讲究,而且是乐呵的讲究。比如正月初七的人日
第65章唐朝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