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特高科?
“海权号换炮了?”返航途中,邵北站在甲板上指着不远处的火炮惊异地问道。
游南哲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地说:“这都好几天了,你怎么才发现?你迟钝也得有个限度吧?”
邵北理直气壮地反问:“我为什么要注意这个?”
虽然邵北这家伙挂着军职,但依旧改变不了这家伙彻头彻尾是个军盲的事实。他最多曾经对武器有些兴趣,但那是学生时代的事儿了——最少十年前。之后他发现有一样东西比武器还要厉害,而且在全世界还不受限制,于是他果断地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其中。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会有那句凡人凡言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
游南哲立刻举手投降了:“我的错,我不该跟一个军盲争论这些。”他指了指邵北所说的火炮:“军工小组最新……不对,已经是比较新的作品了。八月份定型,开始批量生产。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150mm口径,全重4吨,炮长4800mm,有效射程6500米。暂时发射锥形实心弹……秦炜他们正在开发榴弹,估计有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尽管听的不是很明白,但邵北觉着这炮应该很先进了。而且从实心弹到榴弹绝对是一大进步,所以他有些惊讶地说:“这么快?榴弹很好弄么?”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而且秦炜他们已经有经验了。”游南哲翻了翻白眼,他讨厌给人上军事科普课程。瞧着邵北的疑惑,游南哲索性继续说:“十月份的时候,军工小组成功造出了迫击炮,并且造出了合格的迫击炮弹。所以研究出榴弹没什么难的,一样的触发引信,差异不过是强度问题罢了。”说着,游南哲皱眉了,他觉着自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强度?”
果然,邵北这军盲又发问了。于是,游南哲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说:“是的,强度。炮弹引信需要弹簧,既要保证炮弹击中目标后会爆炸,又要保证炮弹出膛前不会爆炸,所以触发引信的难度在于合适强度的弹簧。”
“可是我们不是已经有弹簧了么?”
“我们的弹簧一直在用黄铜的……这太浪费了。”游南哲撇撇嘴:“不过好像我们不缺铜矿。所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浪费下去。”中南内陆东南不过一百公里,存在着一个巨大……恩,不能这么形容,应该说是比较大的矿脉。
金矿、银矿、铜矿、锡矿、铅矿……而中南东北方向不过二十公里,那处原本被估计为小铁矿的矿场,在李远山重新评估之后,判定为大型铁矿。有多大?用李远山的话说,比皮尔巴拉是差很多,估摸着也就是鞍山的水平。最要命的是,这个铁矿还全都是富矿!
加上附近陆续发现的六个小型露天煤矿,中南起码在几十年内不会因为矿产资源而发愁了。至于几十年后?那时候澳洲其他地方的矿产早就被开采出来了,就更不用为矿产发愁了。
所以,李远山这家伙一天到晚嚷嚷着,随便霍霍,咱澳洲不缺矿!没弹簧钢?用铜的!没炮钢?用铜的!
也正是在这种极度浪费的情况下,采用铜弹簧机械引信的炮弹诞生了。
邵北恍然地点头:“连迫击炮都有了啊。”离开半年,邵北显然已经有些跟不上中南的发展速度了。
“这有什么?”游南哲优越感顿生,自豪地说:“上个月周比利跟沈沦还搞出了一台瓦特蒸汽机。”
“蒸汽机都出来了?”
“实验性质的,周比利算了一下,也就27马力,热能转化率最多8……他们现在在研究改进型呢。对了,铁路也被提上了日程。”
听罢游南哲的话,邵北觉着自己彻底落伍了。半年时间,变化这么大么?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秀优越感的机会,游南哲怎会轻易放弃?于是这家伙又滔滔不绝地说:“说起来这半年咱们起码往回运了一万名明朝技工啊。也多亏了这帮技工了,否则没个两三年,咱们的各项工业就别想发展起来……”
就如同林有德与周比利坚持的,只要明朝的工匠熟悉了穿越众的工具,他们会迸发出强大的工业能力。这一点邵北从不怀疑。
但邵北突然觉着很不爽,什么时候轮到游南哲这家伙给自己来上课了?于是他决定报复。
130特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