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局势总算稳定下来,全国处于和平状态,只有襄阳城不时发生小规模的战斗。
在高顺的印象中,徐州刺史陶谦和益州牧刘焉皆死于初平四年,他不得不回去主持工作。
七月,高顺趁东南季风之际,乘船北归,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一直到高唐港才弃船上岸,骑马返回邺城。
时间已到初平四年八月初了。
立即召集众人前来汇报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众人皆没有汇报益州和徐州之事,汇报的仅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许婷又产一子,母子平安。
糜贞生下一女,母女平安。
高凤生下一子,母子平安。
万年长公主已有身孕。
随后,戏志才抱怨北方粮价太高,建议平抑粮价。
郭嘉咨询从扬州北迁的士族和土豪有何优惠安置办法等。
现在辖区内的百姓所产的粮食都能满足自身需求,粮价高了刺激他们精耕细作,增加产出;而当地的土豪和士族主要靠销售粮食获利,粮价高了他们还安分些,高顺暂时不想激化与他们的矛盾;且现在辖区内的粮食对外销售的数量很大,若是降低粮价不符合高顺的利益,所以否决了戏志才平抑粮价的建议。
至于那些北迁的土豪和士族,高顺想打击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主动安置他们呢?
事后,高顺单独找来李强询问情况,李强的答复让高顺很是吃惊。
陶谦的身体虽说很虚弱了,但是再活几年还是很有可能的。
让高顺高兴的是,现在徐州交接的差不多了,郡县的行政已被青州房良完全掌控,部队有一多半的人马被掌控,待陶谦去世,便可完整的接收徐州了。
益州小的动乱不断,州牧刘焉忙于镇压,没有接到其身体有恙的情报。
任岐、贾龙依然在练兵,现在兵力强盛,却一直按照命令执行,隐而未发,不过在其中安插了大量系统文武官员,对部队有一定的掌控力。
李强建议尽快派兵入蜀,避免任岐、贾龙尾大不掉。
高顺感觉进退两难,若是抢占汉中郡,进军巴郡,必然会引起董卓的警觉,甚至会停止南下,若是不占领汉中郡,任由任岐、贾龙发展,他们另有想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随后一想,即便任岐和贾龙出现异心,也不足为惧,大不了他亲自出马,抢占金牛道沿途关卡,定会顺利平定巴蜀。
于是否决了李强提前让益州起事的建议。
闲暇无事,高顺继续思索在船上没有考虑出结果的问题。
他现在考虑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让别人除去刘协,他好取而代之,而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这个应该不难,只需在董卓败亡前,派人同其暗中做个交易,便能达到除去刘协的目的。
此后,将面临让高顺更加迷茫的问题。
他首先在考虑,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统治下去;其次是如何一劳永逸的解除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入侵。
上一世的记忆中,任何王朝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顶多几百年,原因是土地产出有限和人口能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无人能解的死循环。
社会稳定了,人口必然增加,而耕地增加有限,即便不被大户所集中,人均土地也会逐年下降,当土地产出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时候,社会矛盾爆发,战乱四起,大量人口消耗于战争之中,改朝换代便不可避免。
新朝代稳定下来,人口少,耕地多,社会矛盾小,逐渐繁荣,人口开始增加,直至达到土地承受力的极限,社会矛盾再次爆发。
如此往复循环。
除非不断向外扩张地盘,不断增加耕地,可是汉人的恋土、恋家观念,注定难以实现;再说了,汉族也不是战斗民族,一直以天地的中央自居,没有扩张地盘的冲动。
若是提高生产力,提高亩产,增加粮食产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说更加艰难,即便能达到,也只能缓和一时的矛盾,而不会永久的避免这个矛盾。
至于后一个问题,更是无解。
那怕把草原上的异族全部消灭干净了,也会有从其它地方迁移来新的游牧民族,经过
第493章高顺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