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小牧场春溪笛晓

    第二二四章

    云山牧场那边本就有温室不过云山牧场气候好冬天也不会太冷攒下的经验不太适合极寒环境。昌沧这边冬天比较漫长,眼看已经入秋了牧场也开始冬储工作了袁宁拜托罗元良帮忙了解一下昌沧那边的温室情况自己也选修了门有关的课程。

    袁宁下了课就跟教授往农研所跑,搬出温室大棚的资料埋头苦读。他早就是农研所的常客也没人管他由着他自由出入资料室把往年积攒下来的经验都翻了个遍。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这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了,群众消费力大大增强,以前不会考虑的东西现在渐渐进入许多人的视野。比如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果,这在以前是极少数人才能有的奢侈,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有了这个念想。

    有这样的市场,自然就有人去生产。第一批建设温室大棚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旁边的人一看眼热了,一窝蜂涌上去。上头也支持,你肯建,有政策,有拨款大大地鼓励。毕竟这样一来群众收入上去了,群众消费能力也上去了,区域的经济自然也上去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支持?

    不少地方甚至由村里镇里统一建造温室大棚供当地人租种,要技术给技术,要种苗给种苗,要渠道给渠道。

    在这种上下一心的氛围之下,温室大棚渐渐成了南方北方都随处可见的新景观。可惜好景不长,不少地方的温室大棚都没撑多久,一方面是种植者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一方面则是一窝蜂种植某种作物的情况非常多、出现增产反而减收的窘况。

    而坚持下来的大棚种植户,也因为人和土地患上的“大棚病”而一筹莫展。所谓的“大棚病”,就是大棚种植条件好,可以常年不断持续种植,地力消耗过度,造成种种“地病”,种植变得困难起来种植者因为常年呆在温室大棚里劳作,身体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病”。


    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极大地打消了群众经营温室大棚的积极性。就算有人坚守阵地,也开始加大施肥、喷药力度,以挣脱地力消耗、病害加剧的困境。

    见袁宁放下资料思考起来,农研所的人叹了口气:“小袁,这问题还真不小啊。去年我们打开了外销渠道,争取到了不少出口份额,可惜到检测环节就被刷了下来,因为各项数值严重超标。这还是信心百倍送上来准备出口的,剩下的那些呢?我们有心管,但下面不配合,我们管不了。我们这部门没权没钱,就在有需要的时候拉我们出来走个过场,别的时候我们说的话谁会听?这些是大家要吃进嘴巴里的东西啊!”

    袁宁沉默下来。

    出口这方面农研所能把那些产品刷下去,原因很简单:就算农研所这边过了关,到国外还是一样会被打回来。

    国内市场混乱,很难对这些情况一一把关,管理上面的缺口非常大。如果种植户倾举家之力种植一年,种出来的东西全部有问题,谁愿意站出来当“坏人”?一个也许还有人愿意,那一整批呢?没人愿意!一来遭人恨,二来毁实绩。

    这不仅是大棚果蔬的问题!

    即使是章修严,在怀庆那边也倾向于“取代”而不是“取缔”,杀鸡儆猴之后给了其他人更好的出路。

    想到章修严,袁宁心情又轻松起来。他微微地笑了笑,合起手里的资料,明亮的眼睛有着难言的坚定:“总会有办法理清的。”他的手搁在资料上,敲了敲上面的标题,“孙哥你们一直没放弃过不是吗?”

    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无力改变,农研所这边还是坚持收集各方资料,并试图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农研所最新研发的高效滴灌系统就在试验之中,如果有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技术,下面又做好推广工作,种植户不可能不采用。

    农研所的人对望一眼,点了点头。他们都是搞技术的,比起和人打交道,他们更喜欢在土地里面捣腾。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农研所上下都是这样的人,说话才越来越不管用。等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才发现什么叫“人言轻微”!

    他们头儿这么喜欢袁宁,由着袁宁出入农研所,还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就是想把袁宁给拉过来。别看袁宁年纪小,说话的分量可不轻。不看袁宁的出身,光是袁宁上下活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望尘莫及”!



第224章  
春溪笛晓推荐:  闲唐  重生之医路扬名  医汉  随身系统在九零  总裁总是想演戏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快穿]  总裁,别闹!  小领主  
随机推荐:  韩娱之星灿首尔  血染侠衣  刀镇星河  道界天下  地仙正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小牧场"
360搜"小牧场"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