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芬不得已停下了乐团的演奏练习匆匆赶回家里面,将自己关在一间拥有隔音功能的房间里面,这是他每次面临重要的表演才会用到的场所,绝对的安静能让他思路保持清晰,他所想的一切音符都会在他耳边回响。
夜色漫长,从来没有过的漫长,噢~或许这只是因为格里芬从未熬过夜罢了。
音乐家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正是如此他才会从小希望成为一位音乐家,他的天赋很不错,少年时候就被一位知名音乐家看上收为学徒,直到二十岁他才正式加入乐团并开始崭露头角,到现在已经有了四十多年头。
年少的激情早就被遗忘,纵然他现在是巴伦王国最负盛名的那一批音乐家,他至今难以对所谓音乐难明真理。从他有了这个想法开始,他就知道这差不多是他个人音乐水平的极限,他无法想象出那些能表达出激烈情绪的音符,一切如常,音乐在他或者在大部分眼里都是死物。
他的老师告诉过他一句话“音乐领域只有两种人,第一种就是音乐家,第二种是听众,音乐家的才华与职责就是发挥于消除两者的隔阂之间。”
格里芬对这句话曾有很深的疑惑,听众怎么可能成为富有高深音乐修养的音乐家?直到许久以后他才明白自己老师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格里芬有四十多年的音乐修养,他可以轻易分辨出一首交响乐里面的任何一个音符,可以从数十人组成的交响乐团演奏中听出哪一位乐手演奏出现了偏差,哪怕是一丝丝的走调。熟练到这种程度,他已经可以单凭观看乐谱在内心模拟演奏一遍。
现在,出现了小小的意外。
哈维交给他的这些乐谱中,音符的构成相当复杂,每一个音调之间的组合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看一次他又会推翻前一个设想。
“第九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乐器要求竟然如此之多,第四乐章还有大合唱,这样的规格要求比在诺顿皇家音乐厅演奏条件更加苛刻,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到底是什么人!”格里芬凝视乐谱发出不可思议的低语,所有乐谱里面唯独《第九交响曲》最令他震撼,凭借的多年养成的模糊音感亦无法在脑海模仿一丝一毫,仿佛就是为了告诉他,他与真正音乐巅峰的差距。
格里芬对自己冥冥中产生的感觉颇为不可思议,他可是巴伦王国最具有名气的音乐家之一,竟然会对来路不明的乐谱产生自愧不如的羞耻。
他的感觉总归没错,《第九交响曲》又名《合奏交响曲》,听上去名气似乎比《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更低,实则《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在音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他完全耳聋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第四乐章的合奏项目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曲目《欢乐颂》,被誉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希望,和平之灯,代表着古典音乐的巅峰。
格里芬彻夜不眠的分析,整理乐谱,准备交给他的乐团尝试演奏,证实令他无法置信的猜想。
虽然格里芬的乐团是王国最顶尖的乐团,两个世界的音乐界又无太大差别,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整演奏出贝多芬创造的交响曲,尤其是《第九交响曲》作为古典音乐的巅峰,连在当时音乐之都维也纳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排练,演出日期一再推迟。
哈维已经在乐谱注明电影的配乐只需要节选一部分即可,完整的演奏日后再说。
······
《基督山伯爵》拍摄进展变得顺利多了,要说原因也被戏剧院的人啧啧称奇,好似连那无所不能的主都盼着《基督山伯爵》能早日完成拍摄,最近的天气基本都是顺着剧情变化而变化。
遇到需要下雨的场景,哪怕天空再怎么晴朗不出半个小时就会变得乌云密布。
需要晴天的场景,遮住天空的乌云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需要温暖的气候,下着雪也能渐渐回暖。
不用说,这就是哈维使用歌之语言的结果,小片区域控制天候基本不怎么耗费精力,连他都是在遇到暴雨导致延期拍摄时才想到歌之语言这个不知道应不应该评为大材小用的技能,要知道即便是渔民中流传的传说里面,都有海妖使用歌声掀起风暴将路过船只摧毁。
《基督山伯爵》电影拍摄进度顺利进入后半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古典音乐的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