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的关山一日冷过一日, 虽然没有雪,但风倒是不小,走出门去迎头吹上就跟刀子刮似的, 若是没穿皮袄子压根挡不住这股子冷风。
对于穷苦百姓而言, 皮袄也是难得的东西, 哪里会人人都有,少不得多穿几层熬着, 不过他们一个个在关山久了,也就习惯这冷了。
本地的百姓还好一些,吃饱穿暖,也不用上赶着外出上工,日子虽不至于无忧无虑, 但也是舒舒服服。但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就惨了, 身上衣服没有多少, 吃的也是稀粥草根, 连个起码挡风避雨的住所都没有,也幸亏没下雨下雪, 不然这鬼天气生生就能把人冻死。
大冬天的,原本人该是懒怠的动, 或者是怕了天气, 或者是屋内暖和,更或者是太饿了, 还不如在家里头待着不动, 肚子不会饿的太难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除非是有些家底投奔了亲戚的,难民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出了门寻活儿干,就像是老李也是如此,他如今已经快五十了,但自问是个身体强壮的,跟着一群青壮年一块儿出门干活,从来也没有被人拉下过。
一旦动起来,天气似乎也不是那么冷了,一会儿功夫额头甚至还冒了汗,老李搓了搓手,扬起锄头一下又一下的砸下去,干的比旁边的年轻人还要用劲。
旁边那人看了,笑话着说道:“老李头,有你这么拼命干活儿的吗?”
老李呵呵一笑,只说道:“不好好干活儿,我怎么养活家里头老小,有活儿干就得使劲干,不然人家不要我们了怎么办,真当他们没长眼睛呢?”
那年轻人也就是这么一说,谁敢上工不出力啊,如今雇佣他们的是一个当地的百姓,说是帮忙开荒,每天就给两顿稠粥一个饼子,没钱,但这些东西省一省就够两个人吃。
就像是老李家里头这样的,青壮年出意外死了,只剩下老俩口带着一个孩子逃难,如今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大冬天的开荒不容易,但老李头并不觉得难,他的那一份粮食省下来,放一些野菜一起煮一煮,足够家里头一老一小吃了。
相比之下,那年轻人家里头就好一些,一共四个大男人都出来干活儿,要是再养不活家里头人的话那就是真的游手好闲了。
当然,这也就是在关山才有的好事儿,听说知府大人了话,关山不管开了多少荒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税,这要放到春天再开荒的话时间就完了,再说那时候人工也贵。
老百姓的算盘打得好,左右粮食是够吃了,一亩地的话,使劲干一个大男人一天就能开出来,他们粮食不算丰腴,但让出十天八天的粮食总还是够的。
这些粮食用来雇佣难民,自己在田边盯着不怕他们不用心,明年随便翻一翻就是开荒好了的地,直接种上去就成了,这要是等到开春之后山上有了野菜的话,人工可不会这么便宜。
有第一个“投机取巧”的百姓之后,第二个第三个就出现了,让关山百姓拿出手底下的粮食来养活难民不容易,但要是互利互惠的话他们还是乐意的。
百姓们在雇佣难民,官府也在雇佣,不过雇佣来的人不是在修水坝就是在修路,这两样比起来其实更累一些,不过吃的也好,是两顿干饭加两个饼子,只是官府也挑人。
不只是官府,关山的大门大户不知道为什么也齐齐动了,有也是修路的,也有修建山庄的,更甚者还有在自家的土地上搭建小水库的。
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不是苛待难民,与国有害,官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对官府百姓和那些富户而言,这是花了最小的钱买到了值得的人力,对于难民而言,这大灾的年成他们愿意花力气的话还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倒是让许多难民生出了留在关山的想法,一时之间难民虽然是多了,关山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样子。
其实不只是难民想要留下,章元敬也有些想要把这些人留下来,关山的百姓实在是太少了,地广人稀,不说过度开荒,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荒地被杂草占据。
若是这些人能留下的话,关山的人口急剧上升,那几年之后税收必定也大大客观。
只是把人留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看着还好,那是因为有三方共同力
165.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