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这么多?”文彦博也都吓了一跳。
咦?
陈执中接着往下看的时候楞了楞,于是接着念道:“不过同时,开封府商税收入大幅增加也有三成之多……陛下圣明!”
到这里老陈又开始“编辑”文报,大呼马屁。
什么!
不可能吧!
怀着各种心思,这下整个朝堂上就真的炸锅了。
这个数据相当诡异,这种大起大落的幅度到底怎么回事?碳税大跌三成,而商税也丧心病狂的增加三成之多?
有目共睹又心知肚明的在于,大宋时期的商税比其他所有税种加起来还略多些,就有这么牛。煤税大跌三成看似吓人,但商税也大涨三成,那么不需要算术过关也都知道,开封府这次的总体财政是大飘红了。
到这里,欧阳修再也忍不住这种“浮夸风”了,提出质疑道:“这根本无法理解,不会是……统计错了或是故意瞒报吧?”
陈执中自己也觉得无法理解,次仔细的看了一遍文报,的确没错啊,文报就是这么写的。
赵祯很喜悦的表情,但早就看过文报的他,加之略多疑的性格,也是有些理解不了的。于是也不叫停欧阳修的质疑,等着他们扯。
这下,全部人看着张方平。
张方平摊手道:“都看着我干嘛,碳税乃朝廷直管,老夫亲自监控。所以碳税数据没错,的确跌了,且幅度也都让老夫心惊肉跳,反复审核了就是这个数据,我也没办法,这是为了保民生、而付出的代价。”
顿了顿又道:“但是商税乃地方自管,包拯是开封府主政,他就是这样上报给我的,我司也觉得诡异,所以欧阳修你若要质疑就找包拯。”
理论上这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因为这不是小贩买菜。在国家层面上,占大宋财税近乎半壁江山的重镇开封府的最大税源,怎能短时期出现如此大额的波幅呢?
所以欧阳修就是想不通,始终认为这是上下串通一气的浮夸风。
依照大宋规矩这的确是政绩。有不少地方官喜欢打肿脸做胖子,的确会瞒报浮夸政绩。但地方上敢报出数据来,就要有相应数额提交三司国库,那么这笔钱是真能收到的。
但发生这种事后,苦的当然是当地百姓,因为主政官不会自己掏腰包填补税款,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来粉饰。
这种事的确有还不少,但诡异的在于别人会这么干,老包他总不至于这么干吧?而且在京城这么干的也几乎没有,那太容易被发现被揭穿了。
这么想着,欧阳修看了包拯一眼,暂时不说话了。
这就是老包的声望所在,没人喜欢他,但总体大家是很信任他的。
赵祯环视了一圈,见包拯没心没肺的站着,连说话都懒得,于是赵祯底气更足了,知道此番乃是财政开门红了,不存在误报和数据错误。
于是赵祯故意道:“包拯,你开封府数据是否存在误报?”
包拯干瘪瘪的摇头道:“没有误报。”
赵祯又道:“那此种异常的大幅增长需有原因,你找到源头了吗?”
包拯偏着脑袋想了想,说道:“涉及的人太多,因素较复杂,所以有点模糊。但大抵上是有迹可循的,即蜂窝煤场在此番商税增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场本身虽不缴纳碳税,但也缴纳了相当可观的驻税税额,除此外,现在煤场的工人群体已经不小,工钱发放较多,老臣亲自多番私下走访煤场,发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情况是:煤场的人多数都对未来很有信心,工钱稳定且福利不错,于是他们相比一般人而言敢于支出,很多人都爱进城,然后见什么买什么。由此刺激了相当一部分汴京作坊请人、加大产量。”
“伴随着炭价下跌,许多相关作坊的生产成本也在下跌,他们利润有所提高,所以加入生产制造的人明显偏多了,加之老臣任职开封府以来,下大力气严管街市秩序,现在一切都在朝良性方面发展。”
听到这里,赵祯失笑道:“你夸奖自己的时候倒是毫不吝啬?”
包拯道:“老臣就是这么觉得的,于是这么说了。”
这事实在太玄乎了,但
第215章 大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