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担心这些本地士族不肯出钱粮资助,现在陆纳却又担心钱粮过多,到时候没办法处置。
这也是陆纳,要是换成别人,就绝对不会为这种事情发愁。
吴郡陆氏出身,陆纳并不缺钱,所以他反倒觉得这种捐助的钱财要是多了,反而烫手得很。
陆纳可不想让别人以为他是一个喜欢钱财的郡守,他的清高,让他很反感这种事情。
哪怕是别人只是把他和钱财放在一起谈论,都会让陆纳觉得这是侮辱了他。
所以在陆纳看来,这一次赈灾所需的钱粮只要足够保证百姓能渡过寒冬,便可以了,多的他也不需要。
但是经过冉操一番算计,这些本地士族从之前的冷漠再到现在的踊跃,态度完全翻转了过来,以至于捐献的钱粮将有望达到千万,这便又不知道是祸是福了。
从陆纳的反应,不难看出他的性格,是属于那种比较古板老成的。
说白了,就是固执守旧,难以变通。
陆纳担心的事情,在冉操看来完全都不是问题。
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他只是灵魂和这个时代的冉操融合在了一起,但也肯定不会嫌钱多的。
规划一下经济,冉操当然有这样的实力。
而且,他在经过这一次的事件之后,也知道了东晋这些士族的尿性这些人,永远把家族利益作为他们心中的第一,因此冷漠人情,这对将来冉操和他们在一起共事为友或者是对立为敌,都有莫大的好处。
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这个办法,只有冉操知道。
这里,冉操留了一个小心眼,在劝说好了在场的士族中人之后,他也没有把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陆纳。
等祝玄之和贺亮等人走后,陆纳便过来询问:“刘郎君方才说你有办法处置将来溢捐的那些钱财,并且还会让所捐献钱粮的士族名垂青史,可是确有办法?若是没有,那某便得思量一番了。”
说得很委婉,其实陆纳的意思,就是担心冉操到时候没有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让他背上一个不好的名声。
千里为官,只为求财,那是后来的事情。
在好清谈玄学的东晋,像陆纳这样出身的人,家中良田万顷,何患钱财?
况且清高自傲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这等黄白之物。
冉操回应道:“请使君放心,若是这些士族都能捐出钱财百万,那绝对是一件大利之事只不过,此事还得这些人把钱粮都捐献出来之后,才可真正定夺!若是这些钱粮没有到位,此时谈论一切都是空谈,没有意义的。所以,还请使君不要顾虑其他,只管让这些士族捐献钱粮便是。待到将来寒灾渡过了,届时还余下多少钱粮,我们再来计较不迟!”
都到这一步了,现在陆纳不听冉操的,担心这些钱粮拿着会烫手,也不可能去找那些士族把话都收回来。
因势利导这个词,陆纳自然也清楚。
就像冉操找他说祝玄之等人知道了他住在陆府的事情一样,陆纳当时一听,便明白了冉操的意思。
之前,冉操住在陆府,还是小心翼翼的,不让这些士族中人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陆纳和冉操,是在算计这些士族中人呀!
可是到了后来,因为这些士族中人的心肠都如铁石一般,难以撼动他们的想法,所以冉操便只能改变方法。
方法改变了,那么很多东西的作用就会改变。
之前是要瞒着那些人暗中算计他们,后来冉操因势利导,干脆就不瞒着了,还借用此事造成士族中人出现心里波动,然后再趁虚而入。
先是阴谋,后面冉操所使的便是阳谋,最终还是成功地改变了会稽本土士族的一致想法。
或许有人会觉得冉操的行为前后与矛盾,但其实仔细思量之后就不难发现,其实并不是冉操前后的行为有矛盾,而是他对付这些士族的办法改变了。..
之前和陆纳暗中密谋,冉操想的办法只是一味地索取,让这些士族捐献钱财。
但是后来冉操改变了方法,采取阳谋对付这些人,也不再是一味地索取他们的钱粮,而是改为以‘名垂千古’来引诱他们捐献钱粮。
之前是只有索取,没有任何回报
第123章 算计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