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队,大宋早已有之,并不新奇。《后村先生大全集》有载:“南渡初,诸大将军中有所谓武功队,谓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
这是因为当时也正处于乱世,乱世出英豪,英豪多军伍。不少军卒昨天还是一小兵,今天打了个大胜仗,军功立马蹭蹭蹭上涨,直接升“小使臣”(九品军阶),下一次又打胜仗,又蹭蹭蹭升为“大使臣”(八品军阶)。由于当时国破山河乱,物资、军械、粮草奇缺,对这些军功升得太快的军官,朝廷除了给告身、给军阶、给赏赐,根本拿不出相对应的装备与兵马。结果这些大小使臣只好继续当普通士兵用,把这些精锐老兵悍卒组建一队队军官团——“使臣队”,这就是宋朝最早的武功队了。
而眼下的情形跟南宋初差不多……不,是差太多。在赵猎与他的龙雀军出现之前,行朝几乎都在打败仗。地盘一片一片丢,物资一堆堆扔,兵马一队队灭,根本没机会组建使臣队。
而今日,赵猎的武功队建立,预示着未来宋军将会有更多武功队、使臣队出现。只有这样的精锐战队,才有可能与横行世界的蒙元怯薛军一决高下。
接到宫宴之请后,赵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特战队员——嗯,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称之为“武功队员”了,即赴行宫。
皇太后所居的行宫就在诸司衙署后面,占地三亩,比当初那南恩州孤岛上的草宫大不了多少。尽管内廷工匠与内侍们使出浑身解数,把个行宫装点得富丽堂皇,但格局小就是小,单靠软装终究难以弥补。
没法子,崖城毕竟是个小城,能划出三亩地当行宫已经是极限。城外倒是有许多风光极佳、面积广阔、适宜修建行宫的所在。只是眼下强敌虎视,崖城随时会变战场,谁敢把行宫建到城外?
当赵猎带着一群武功队员来到行宫凤台之下,内宫首领太监汪公公正笑容满面迎候。
这位年约五旬,面如团扇,红润光泽如妇人的公公,曾服侍过端宗、末帝两位少年官家。眼下又服侍皇太后,一直忠心耿耿,深得皇太后与两位官家信任。若是在承平之世,这位内宫之首必定炙手可热,是百官将门的巴结对象,就算是赵猎这样的宗亲,也会礼敬有加。不过,眼下这时局,枪杆子最大,带兵的最牛,太监内侍地位直线下降。昔日高居云台之上睥睨群臣的大太监,如今只能站在凤台下,做那迎送勾当。
汪公公笑吟吟与赵猎客套几句,目光就落在赵猎身后十八位队员身上,边看边啧啧:“不愧是龙雀精锐啊,这精气神,当将军都绰绰有余了。嘿,久闻信安公这亲卫里有不少少年勇士,还真是……啧啧,小小年纪就如此骁勇,了不得……咦,信安公,数目略有不对啊,尚缺二人。”
赵猎哦了一声,道:“有一名队员重伤未愈,难以觐见,另一人乃女子……”
汪公公一阵尖笑:“太后早有吩咐,那位叫丁……嗯,丁小伊的女中豪杰,一定要出席。”
赵猎向高高的行宫方向一拱手:“皇太后慧眼如炬,不苟一格,那真是丁氏女的福气。”扭头对丁小幺打了个眼色。
丁小幺兴奋离队而去。
江公公领着一行十八人依次登上凤台,先到配殿更衣洁净,再由几位司值内侍一一为诸队员讲解各种觐见礼仪。
半个时辰之后,汪公公再次出现,领着一行人前往凤阁觐见皇太后。这时赵猎等人已换上一袭只有正式而隆重场合才会穿的广袖深衣,头戴梁冠,两条长长淡黄绦带垂下,增添几分出尘之意。
衣冠穿截好,众人互相对视,人人表情精彩,都有说不出的怪异感觉。一路上丁小幺等少年不时偷偷扶一下高冠,生怕掉了。
就在凤阁云台三十三级白玉阶之上,两排鲜衣明甲的持戟甲士分立两侧,每三阶一甲士,个个魁梧壮硕,挺胸腆肚,瞪着觐见的一行人,眼色凌厉威严。
宋朝禁军挑选严格,能充任禁卫者,都是身家清白,忠诚可靠,力能挽强并有过战斗经验的精锐,倒也不全是样子货。
赵猎一行再度被拦下询问,一个身材高大、两腮长着鬃须、一脸傲然的青年将领盯着一个个武功队员,目光不善。当看到张君宝等少年时,又是吃惊又是不解。最后目光落到赵猎身上时,青年将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宋武功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