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在前面。登高四望,不禁称绝。
这灞亭因为地处灞陵之测,故又叫灞陵亭。我前面说过,古人尤其是唐代人,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准确地说,大多最后是在灞亭分手。无非是此地高爽,四方风烟可尽入眼底。所以,灞陵亭自古以来名声就挺大,李白的《灞陵行送别》云“送君灞陵亭”,便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是,今儿李白到此,却是准备接客。其实,如今的灞亭,也不过是个四面漏空、茅草覆顶的敞屋。它的左下,是流浩浩的灞水。近旁,古树甚多、遮天蔽地;散落了三两户农舍。灞陵亭的名声,靠的是地利,占尽了人和。这李白日后诗中写到的灞陵亭,眼下由一落魄秀才惨淡经营。里面上下满眼都能瞅见置办得恰到好处的古董、前辈画迹和名家墨宝。还特意为一些个喜欢到处逞才使气的家伙,备下了足够的空间与纸砚笔墨以一展身手。眼下因还没过完年,所以这亭子气象依旧,却并无往常的喧嚣。往常,总会有几个小贩在这儿流连忘返,卖些茶点杂食和旅途必备的小物件。今日只有一老翁在此摆了个茶摊卖茶。今儿来到此地的李白,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于是会意地一笑。回到堂屋,席地而坐,兴致盎然地跟主人说些古往今来有关灞桥驿的趣闻轶事。直到又来一过客买茶,他才意犹未尽地起身。这时,就听得亭子下方猛地一派喧哗。有人在大声嚷嚷,说是要找一姓李的书呆子理论一番。青阿听罢,脸色骤变;一旁的丹砂腾然起身,大踏步走向亭子台阶口,按住腰间大刀朝下瞅去。只有李白会心地一笑。继续悠然自得地走向一旁卖茶的茶摊。
他听出那是恩语和尚。
353.盟友
果然,只见恩语敞开怀,带着一小沙弥大踏步拾阶而上、登上灞亭。他瞧了瞧起身迎候的李白,单手执佛、咧嘴笑笑。随后,他也不打话,便自顾在他左近一个境界开阔的位置站定、朝四野上下望去。
李白也不为仵。他笑吟吟地转过身来,瞧着他的背影、等他过来。
昨日,送走颜初子后,恩语师兄弟把李白和沈如筠引入大殿,说明的此次请他赴宴的真实用意。赴宴的真实用意。原来恩语从香积寺北来,就是他俩秉承师傅、宝昌寺暜润大和尚的旨意,专门找李白一聚,助李白一臂之力。老道冯处澄早就对长乐寺以恩言和尚为首的众僧,在此次案子中的所作所为起了疑心,有意为难他师兄弟俩。只是碍于暜润大和尚的面子,加之恩语又曾在数年前救助过颜修的小徒弟积惠,才没动手。而他师兄弟俩今日来到灞桥驿,也是因为想给李白以援手。李白当下释然。这几人一合计,赞同李白先前调司马无疾等人东去灞桥驿的决定,只是再加码由李白、恩语先后增援灞桥驿,把声势造足,将冯处澄等的注意力引向京东郊外;沈如筠则留在长乐坡,监视印氏叔侄的动向;而恩言速去西京,安排人手接应小丁三,确保把刘陵那“要命的东西”先留在手里再做打算。此行如能与刘陵联手,便有了七成胜算。不过对恩语跑到灞亭来,还是有点奇怪。
良久,恩语翻身跑到李白跟前,把他拽到一旁说话。他告诉李白,他在灞陵亭有个朋友。今儿一早,他便来到灞陵。之所以没进镇子去见李白,而去找了这朋友,是因为他担心颜初子在镇子外围埋伏下人手。如果一旦跟颜初子交手,会被这些人例外夹击打个措手不及。刚才朋友告诉他,这几天确实有一批人在附近游弋,要他加倍小心。而他刚才四处观察了一番,依然有一二可疑之处,倒是没发现太大新的变化。也由此可见,印氏从灞陵向东逃逸几无可能。李白十分惊奇。他没想到外表粗犷的恩语,竟然还如此细心缜密。相反,倒对自个的疏忽懊恼不已。这一来,他对恩语大为放心。不过,对恩语及时赶到灞陵满心欢喜之余,他也对恩语把小师弟恩济带来这是非之地,却不以为然。毕竟这太危险。恩语道,本来他没打算带他来。不曾想这小鬼已对李白入了迷,拼命缠着他,要带他来找李白。李白对这小鬼大感兴趣、不禁失声道:
“是么?”
354.还愿与避祸
恩语苦笑。
须臾,他给李白讲了一个这小师弟故事——这还是唐开元十八年春的事儿。那天,王毛仲妻子刘氏,带了几个家人,来到京南的香积寺,为王毛仲的老母亲烧香还愿。
香积寺这一带山
四十七.留魂还数灞桥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