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诺》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收获观众票选奖,使馆影业也趁势将这部影评推入了院线,不过这样一部题材相对小众的影片,本身宣传发行预算有限,不可能像商业片那样大规模开画。
即便相对于娱乐想,院线公司也不会轻易冒险。
《朱诺》的题材就决定了它的受众范围不可能特别广。
好在影片还有观众票选奖傍身。
九月底,《朱诺》在全美范围内以7家影院开始点映。
这是小众题材影片必走的路。
首映式之类的,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不过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因为《迷失东京》的关系,在北美多少都有一点票房号召力,使馆影业的电影宣传也在主打“索菲亚-科波拉”新作这张牌。
《朱诺》的口碑并没有像罗南以为的那样好到爆炸,不少慕名观看的观众,对于影片的评价不算高,上映之后imdb的观众平均打分只有7.5分。
罗南以为,曾经这部影片被那么多人吹到爆,imdb的观众平均打分怎么也要在8.5分以上。
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购票进入点映影院的观众,更多是对少女怀孕这类敏感题材感兴趣,对影片评价不算太高。
吹到爆之类的情况,当然不可能发生。
对于一部针对颁奖季的影片来说,这样的观众口碑其实一点都不理想。
但有一点,《朱诺》做到了,争议巨大的题材在使馆影业的宣传营销下,太容易吸引眼球了。
众所周知,往往争议越大的电影,越不缺乏观众。
点映第一个周末,在少女怀孕这一超级敏感话题争论效应的加持下,即便没有爆棚的口碑,《朱诺》仍然出现了点映影院场场爆满的情况。
全美七家影院,票房累计近42万美元,单馆平均59124美元票房!
《朱诺》的点映交出了一份叫人刮目相看的商业成绩。
没有交口称赞,没有一致的好评,更不可能观众观看这种影片如痴如醉,有的只是少女怀孕敏感题材带来的争议热度。
这向来是北美较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
少女怀孕在这个国度中不要太多,其中堕胎还是生下来的争论,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
这个话题甚至能成为驴子和大象之争中的政治资本,变成争取选民的筹码。
公众舆论围绕这一问题吵得难分难解。
社会终究会影响到电影。
《朱诺》无疑是最好的案例。
这部以题材吸引观众的影片,在第二个周末,全美点映规模扩大到了40家影院,巨大的话题争论度为《朱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观众。
而且影片口碑不算多好,也算吧多差,imdb观众平均7.5分的打分,在颁奖季文艺片里算是一般的口碑,但其水准也远在及格线以上。
《朱诺》点映第二个周末,在北美再取143万美元,单馆平均票房35686美元。
点映十天,影片北美票房累计已经高达216万美元。
最为重要的是,《朱诺》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度,关于堕胎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全美所有媒体和观众面前。
未婚先孕,旁人的目光,年少的妈妈,这些看上去无法被主流文化所理解并接受的关于青春里最残酷的伤痛,被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用一种青春电影独有的手法细心的描述着,仿佛最后的这张油画,渐渐变成绚烂。
最敏感的话题,最激烈的辩论,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关注和热度。
这些放在使馆影业和相对论娱乐手中,变成的是一张又一张绿色的钞票。
没什么东西比钞票更讨电影公司喜欢了。
使馆影业事后的调查数据显示,《朱诺》的观众群体当中,二十五岁以上的成年人占据了绝对多数,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二十岁以下的观众比例较低,青少年群体对这部影片兴趣缺缺。
这也很正常。
大概在美国的青少年眼里,类似朱诺身上发生的这些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那么
第960章 美丽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