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到苏州的第三天,在赵俊臣的推动之下,德庆皇帝搬出了苏州行宫,前往南禅寺所属的园林别院沧浪亭暂住。
不过,为了避免“惊扰地方”、“引起非议”,在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刻意而为之下,德庆皇帝移居沧浪亭的行动显得十分低调,即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惊动百官,甚至有许多朝廷中层官员都不知晓详细情况,至于那些底层官员与平民百姓,就更是毫不知情了。
与此同时,出于同样的理由,在德庆皇帝暂住沧浪亭期间,作为一处佛门圣地,沧浪亭也不会闭门拒客、将信徒们拒之门外,除了德庆皇帝所居住的后园之外,包括大雄宝殿在内的部分地方依然会对外开放,让信徒们可以在此拜佛祈福。
看上去,德庆皇帝移居沧浪亭的行动,只是单纯为了观赏园林景致、安心静养一般,并没有其他的意图。
若说有什么特殊情况值得注意的话,那就是德庆皇帝移居沧浪亭之际,还特意邀请了周尚景同行同住,理由是周尚景同样崇信佛教,所以德庆皇帝想要与周尚景谈经纶佛、一同观赏沧浪亭的景致——要知道,自从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之间的君臣冲突越来越明显之后,两人已是很少出现的亲密互动了,更别说是长时间的同住同处了。
此外,赵俊臣借口自己同样崇信佛教、并且想要随时侍奉在德庆皇帝身边,也厚着脸皮跟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搬入了沧浪亭之中居住,对于赵俊臣的小动作,德庆皇帝倒是没有阻止。
当然,赵俊臣这么做的真实原因,还是为了近距离的见证接下来的风起云涌。
事实上,在德庆皇帝搬入沧浪亭居住的第二天,原本看似平静的形势之下,就已是涌现了阵阵波澜。
*
沧浪亭,又名为妙隐庵。始建于北宋,是苏州境内最古老的园林,内部除了最著名的沧浪亭之外,还有百贤祠、万竹林、飞虹桥等等景观。全园布局,自然和谐,构思巧妙、手法得宜,堪称佳作。
在几经兴衰、屡易其主之后,到了元朝时期。沧浪亭已是废为僧居,成为了西侧南禅寺的别院,高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立了妙隐庵,到了明朝太祖时期,又有高僧德本建立了大雄宝殿,再加上沧浪亭东侧的大云庵同样是南禅寺的别院,三者联于一处,让南禅寺从此成为了苏州境内数一数二的大寺,而沧浪亭也就此成为了一处佛门圣地。
这一天,在赵俊臣与周尚景的陪同下。德庆皇帝观赏了沧浪亭的几处著名景致之后,兴致颇高,又有些意犹未尽,突然提议要前往沧浪亭前部的大雄宝殿游览。
对于德庆皇帝的突然提议,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之中闪过了一道精芒,并且开口反对道:“陛下,据老臣所知,沧浪亭的大雄宝殿如今依然是对外开放,信徒来往不断,人员颇是杂乱。若是冒然前往的话,或许就会有无知之辈冲撞圣驾,未免不妥……此外,陛下您为了避免非议。这次移居沧浪亭之际颇是低调,若是去了大雄宝殿之后,引来了混乱与侧目,惊扰了百姓暂且不谈,您变换官寓的事情也会流传出去,到时候更会带来许多不便……”
然而。周尚景的话还未说完,德庆皇帝已是挥手打断,说道:“周爱卿过虑了,我大明江山一向安稳,百姓们亦是知礼守节,朕只是去大雄宝殿观赏一番,又哪里会有人冲撞圣驾?更何况,你我如今皆是微服,又哪里会引来混乱与侧目?再说了 ,沧浪亭的大雄宝殿天下闻名,朕既然已是来到了沧浪亭暂住,又岂有错过之理?”
一旁,赵俊臣的神色微微一动,也是跟着说道:“陛下说得对,首辅大人您确实过虑了。更何况,信徒们来到大雄宝殿之后,或是祈福、或是还愿,但无论如何,陛下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来了解民间百姓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愿,正是陛下体察民情的最好去处,这对于陛下的治理江山也是大有好处,陛下前往大雄宝殿游览,正是圣君应有之为,首辅大人又何必阻拦?”
听赵俊臣找到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德庆皇帝颇是赞赏的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正是此理,还是俊臣你最了解朕的心思。”
见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一唱一和,周尚景一时间也找不到理由反驳,无奈之下也只好同意了——从表面上看,周尚景此
第三百九十九章.推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