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统一货币制度
但是,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等都需要钱。那么国家就需要有一种法定货币,统一货币制度近在眉睫,被提上了日程。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将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本位三种。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现在(2015)已经没有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度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接着建立起来的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个制度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
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
复本位制从表面上看能够使本位货币金属有更充足的来源,使货币数量更好地满足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扩大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货币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但是林清歌决定采用纸币本位制度。所谓纸币本位制度,是以政府或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并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筹集资金以应付战争和刺激经济,大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无法维持,金汇兑本位制在几经反复后终于瓦解,各国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度。纸币是价值的符号,在金本位制度下,因黄金不足而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在与黄金脱钩了的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不再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相应地,金平价(铸币平价和法定平价)也不再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
由于这种纸币,不论对内对外,皆不能要求政府兑换成金银,故又称为不兑换纸币制度。不兑换纸币既然不与一定量的金属保持等值关系,所以其价值不受一定量金属的束缚,其发行数量亦不被动地受所拥有金属数量的限制,可以自由变动。故也称之为自由本位制,与金属本位制的名称“束缚本位制”
96 统一货币制度